公開宣言將是極不適當的;它或許也使他想到,他擔當不起一次對英國的建議的斷然拒絕。不管怎樣,貝克在3月22日告訴肯納德,他正在建議立即簽訂一項秘密的英波磋商協定;這個建議由拉斯津斯基於3月24日正式遞交給哈利法克斯,作為波蘭政府對英國3月21日的四國宣言建議的答覆。
貝克的建議是,據拉斯津斯基向哈利法克斯解釋,英國政府應考慮以擬議的'四國'宣言的精神來簽訂一項秘密的雙邊非正式協議的可能性;即兩國政府將就一切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磋商,不僅是對波蘭的獨立的威脅,而且也包括對羅馬尼亞或其他國家的獨立的威脅。一個象這類的安排將使波蘭獲得英國的援助,如果,比如說,但澤問題發展成為對波蘭獨立的威脅。波蘭方面則將在擬議的宣言的結構中對英國承擔義務。
拉斯津斯基說,貝克作出這個反建議的主要原因是避免“波蘭和蘇聯在一個公開宣言中的聯合”;於是他受到哈利法克斯的追問,貝克是否事實上在要求得到英國援助的保證,如果是這樣,他是否準備使這種安排成為相互的。拉斯津斯基並不反對哈利法克斯把這個建議解釋為,意味著“一項秘密的雙方接受進行磋商的義務”將“接連著一個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兩國政府將研究波蘭、英國或任何第三國被攻擊時它們是否應採取聯合行動的問題”。哈利法克斯指出,貝克堅持要保密,也許會使英國和法國的關係遇到麻煩,但是拉斯津斯基回答說,由於法波條約中包括有磋商的條款,沒有必要再對法國作相似的處理。
可以看出,在這次會見中,英波相互保證給對方以援助的想法正在開始形成;但是,此時波蘭對這種保證的需要似乎還不十分迫切,以至於貝克的建議所引起的種種問題已等不及留待哈利法克斯和貝克親自來作更充分的討論,貝克預定於4月3日到達倫敦(根據貝克的要求,這次訪問的安排是在1月底他在華沙與裡賓特洛甫會談之後不久就開始的)。
同時,正如所預料的,波蘭3月24日傳達的資訊給了英國的四國宣言的建議以致命的一擊。李維諾夫3月22日告訴西茲說,只要法國和波蘭一答應簽字,蘇聯政府就準備在宣言上簽字;但是,由於李維諾夫在前一天對西茲說過他不相信波蘭會在所建議的這種宣言上簽字,22日有條件的許諾不過是一個姿態罷了。李維諾夫22日曾建議,宣言一發表後,“不僅是巴爾幹,波羅的海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也都應被邀請依附”於這個宣言。邁斯基3月23日會見卡多根時也強調獲得儘可能多的國家的合作是適宜的。卡多根指出,必須把小國家所能提供的“相當微弱的軍事援助”和給予納粹鑽空子機會去叫嚷“受包圍”以煽動德國人民的不利之處相權衡。當邁斯基詢問談判的進展情況時,卡多根直率他說,波蘭正在猶豫不決,主要是因為它相信與蘇聯公開聯絡在一起將會引起德國的憤怒。
同一天(8月23日),正在莫斯科從事英俄貿易會談的海外貿易大臣R·S·赫德森(後封子爵),就建立一個安全體系的談判問題與李維諾夫交換了看法。赫德森按照哈利法克斯的指示告訴李維諾夫說,要英國政府“就假定的局勢預先作出明確的承諾”是困難的,但是它渴望與那些“利害關係相同的國家”保持接觸和儘可能地使它們的政策協調一致。李維諾夫說,他早就準備同“一切有關國家,不論是大國還是小國”,就抵抗德國侵略的一切可能措施進行磋商,不管是外交的、經濟的還是軍事方面的措施。
蘇聯政府及時地被通知撤銷四國宣言建議和英國決定給予波蘭和羅馬尼亞保證;但是直到4月中旬為止並沒有作出關於俄國的合作的具體建議。這很長一段間歇時間不可能不加深猜疑,懷疑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在內心裡仍是“綏靖主義者”這種猜疑,本來也就沒有遠離過俄國人的腦子。由於拒絕李維諾夫舉行一次會議的建議而在莫斯科造成的壞印象,只要仍與波蘭積極進行談判而把蘇聯撂在一邊就不大可能消除;當西方政府最後終於以新的建議同蘇聯政府聯絡時,談判就有了一個不利的開端。
導致英國政府在弄清楚俄國的合作之前就決定給予波蘭保證的各種因素中包括有:對俄國的意圖和俄國作為一個盟國的價值的懷疑;過高估計在法德衝突時波蘭開闢第二戰線的能力;懷疑貝克與德國政府的關係;和擔心在組成任何普遍安全體系之前德國會突然襲擊波蘭。也就是這最後一點使得英國政府於3月30日決定,它必須立即採取一個步驟,用張伯倫自己的話,建立英國外交政策的一個“新時代”。正如哈利法克斯1939年4月3日在上院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