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了一個問題:英國政府會不會也許現在又要輪到愚弄波蘭了。當張伯倫裝出對德國十分憤慨的樣子而塞給波蘭一個英國的保證時,他是不是私下裡在向希特勒“丟眼色”,暗示在照管這下一個東歐小國方面他的進一步的目的是把它也出賣給他的納粹好朋友?這樣的疑問使得波蘭駐倫敦大使於1939年4月1日到外交部去要求解釋,外交部於是急忙地不僅私下裡對拉斯津斯基,而且還公開地對全世界作了解釋。
有人在倫敦企圖儘量低估首相在下院所作的宣告,官方對此感到驚異。這一宣告被認為是極端重要的,它的意義是完全清楚的和合乎邏輯的。官方毫不懷疑在目前情況下波蘭政府將願意使陛下政府得到充分的情報,雖然後者並不尋求以任何方式在波蘭政府處理與德國政府的關係上影響波蘭政府。
這個宣告發表在4月3日的英國報紙上,同一天貝克到達倫敦。
貝克和英國大臣們在4月4日、5日和6日舉行的一系列會談,使他們有足夠的機會就波蘭的形勢和它在抵抗德國侵略的組織中所能起的作用進行充分的和坦率的意見交換;但是由於貝克的習慣性的不坦率和躲躲閃閃,討論受到相當大的妨礙,這隻能增加英國大臣們對他的不信任。
幾天以前英國政府已給予波蘭政府一項保證,因為它深信波蘭受到德國的嚴重威脅,也許有即將被攻擊的危險。如果貝克選擇了把關於德波最近來往的詳細情報給予他的東道主,他們就能夠自己判斷德國對波蘭的態度已經強硬到什麼程度,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卻繼續談論著似乎德國的要求可以在將來的某個日期得到和平解決,並儘量縮小波蘭所面臨的危險,至少是目前的危險。
貝克的確從一開始就承認,德國的態度已經使得英波會談成為必要,“它近來已變得完全無法捉摸”,波蘭政府“不能閉起眼睛不看那顯然存在的危險”,但是他否認導致張伯倫3月31日的宣告的上一週的謠言有任何事實根據。他說,波蘭政府“沒有看到德國方面有任何危險的軍事行動的跡象,但是它已增加了自己的準備以防止它成為德國威脅的物件”。他懷疑德國是否會“為了地方性的小事而冒與波蘭發生衝突的危險”。波蘭的“堅定行動和它的軍事準備”是“對德國的最嚴重的威懾”,他認為其他國家對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的反應也使德國政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波蘭政府將不接受在但澤造成的既成事實,它對“合理的和自由的談判”並不關門;但並沒有這樣的談判在進行之中,舉行這樣的談判的時機尚未成熟。“對話”已在進行中,但德國並未提出任何書面的要求,貝克認為可能是裡賓特洛甫提出了一些尚未經希特勒同意的想法。貝克自己對於一種可能的解決辦法的設想是,但澤應保持自由市的地位,但是應透過一項雙邊的德波協定作出特別安排,以“保證對當地人民的自由管理”,同時保障波蘭的現有權利。波蘭決不給予德國穿過走廊的一條公路的治外法權,但準備在簽證和關稅等方面作出讓步使通行便利。英國大臣們無疑覺得貝克關於德波關係的陳述是太過於樂觀了,但哈利法克斯只說了一句:如果波蘭和德國能就但澤達成協議,英國將感到高興。
貝克和英國大臣們討論時間最長的問題,自然是由於英國建議給予波蘭一項相互保證和由於英國給予羅馬尼亞的一項單方面保證所引起的那些問題,這後一項保證在貝克離開華沙之前和在張伯倫宣佈英國給予波蘭一項單方面的保證之前就已經通知了貝克。有兩點立即達成了協議。貝克從一開始就說,他的來到倫敦就是對英國提出的波蘭如被攻擊它是否將捍衛自己這個問題的充分回答,他告訴艾登說,他和波蘭內閣核心的其他成員在最近一次會議上一致同意,他們寧願看到半個國家遭到破壞也不願受德國的統治;他們決心不要見到另一次瓜分波蘭。貝克還立即同意了英國的建議,即保證應該是相互的;“一項相互的保證……是任何有自尊心的國家能夠接受的唯一基礎”。不過,關於波蘭對英國的保證生效所需具備的條件,卻討論了相當長的時間。
在哈利法克斯和貝克4月4日的第一次會議上,哈利法克斯問起,英國和法國是否能指望波蘭的支援,不僅在它們之中的一國受到直接攻擊時,而且也在它們由於德國攻擊另外一國而捲入戰爭時。貝克回答說,波蘭受條約的約束,只能在法國被直接攻擊時才支援它,但是他準備討論超過純粹是法律義務的問題,至少是當它關係到德國攻擊一個或多個西歐小國而引起戰爭時。哈利法克斯告訴貝克,由於攻擊荷蘭或瑞士而發生戰爭時,法英之間有著一項相互支援的“君子協定”,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