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方面,主要想得到的自然是儘可能地多到手一些、少付出一些:確保英法所承擔的義務是既廣泛而又具有約束力,而土耳其的雙手則只是鬆鬆地束縛著。土耳其人特別渴望:(1)確保他們不會為了羅馬尼亞的緣故而捲入對俄國的戰爭;(2)儘量避免承擔對地中海以外地區的援助的額外義務;(3)獲得最大限度的保護來防備一個非地中海國家對土耳其的直接進攻或對它的安全的間接威脅。
這幾點中的第一點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就解決了。英法兩國對羅馬尼亞的保證是保證它的獨立,而不是它的完整;西方國家擔心的是德國的侵略,而不是俄國試圖收回比薩拉比亞的可能性;它們十分願意讓土耳其解除同它與俄國達成的協議條款相沖突的任何義務。這個問題最後在互助條約的第二議定書中得到了處理,其規定如下:“土耳其由於上述條約而承擔的義務,並不能強迫該國採取具有與蘇聯進行武裝衝突的效果或後果的行動。”
在土耳其的相對義務和反對非地中海國家進攻土耳其的保證這些有關問題上,雙方開始時所要求的都比它們最後得到的要多。英國的暫時協議草案和土耳其擬的對應草案,都提到了就履行5月12日宣告所規定的在地中海地區的相互義務進行磋商,但沒有對在地中海以外地區的相互關係作出具體的建議。另一方面,土耳其的草案建議,給予土耳其以單方面的援助保證,如果發生對土耳其領土的侵略行為,或土耳其認為已威脅到它的安全因而引起戰爭。據認為土耳其政府在要求這種保證時心中所想到的意外情況,是保加利亞或透過保加利亞境內的進攻(即只是保加利亞一國的進攻或加上德國的幫助,或由德國部隊透過保加利亞國境進攻),和德國對南斯拉夫的侵略,但是其最終目的則為開闢一條穿過保加利亞以進攻土耳其的道路。英法政府同意,土耳其要求對這些危險給予保證是有道理的;但是雖然兩國政府都準備答應幫助,如果發生來自保加利亞的或透過保加利亞國境而來的攻擊,英國政府卻不願意在德國侵略南斯拉夫時保證採取行動。它考慮在這第二種情況下的義務應限於進行以共同行動為目的的相互磋商。它反對的理由,一方面是希望不引起南斯拉夫人的憂慮,另一方面是它極不願意使其介入取決於土耳其的這樣一種決定:它的安全受到了分為兩步走的一次侵略行動的威脅。
英國政府還覺得,它被要求承擔的對土耳其的附加義務需要得到補償。因此,在英國起草的最後條約草案的第一條規定了在地中海發生戰爭時互相援助之後,接著又有兩條規定:在一場義大利不是參戰國的戰爭中相互援助或磋商。這一英國草案的第二條規定,一旦英國、法國或土耳其受到一個歐洲國家的直接攻擊時應相互援助(這也包括土耳其受到保加利亞的攻擊,或受到德國透過保加利亞國境或從海上來的攻擊)。草案的第四條規定,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應進行以聯合行動為目的的磋商:(1)“一個歐洲國家侵略另一個歐洲國家,而締約國的一方經取得該被侵略國的同意後已承擔給予援助的責任,以維護其獨立或中立不受到侵略”(這將包括以下各種情況:德國侵略波蘭,侵略受到1939年2月英法君子協定保證的西歐小國,以及侵略俄國,如果那時正與法英談判的互助條約已經簽訂的話);(2)“一個歐洲國家的侵略行動雖然直接指向另一個歐洲國家,但據締約國政府之一的意見,這種侵略已構成對它自身安全的威脅”(這適用於德國侵略南斯拉夫的情況)。
英國政府已預見到土耳其會反對草案第二條中的建議:如果法國或聯合王國受到直接襲擊,應即給予援助。當它在8月4日把草案交給法國政府時,已告訴後者,如實在不行,它願意取消這個規定。8月底,英法大使接到指示,叫他們不要堅持對等互助的原則。最後,在條約的第一條內規定,英法保證土耳其反對一個歐洲國家的直接攻擊,但是從土耳其這方面能夠取得的最大好處是,它答應一旦英國或法國受到直接攻擊,土耳其將立即與它們磋商,並將“至少對法國和聯合王國保持善意的中立”(第四條)。不過,土耳其的確接受了如果波蘭或西歐的一個小國受到侵略時進行磋商的相互義務,這項規定見於條約第五條的第一款。第五條第二款則載有英法在南斯拉夫受到攻擊時的相應的承諾。
在從8月開始的條約草案談判中,土耳其人所提出的種種問題全都屬於說明土耳其對西方大國的誠意表示疑慮的性質。例如,土耳其政府堅持簽署的檔案應採取國家首腦之間的一項條約的形式,而不是政府之間的一項協定的形式,條約的期限應先定為十五年,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