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2 / 4)

國大使說,他希望在1時半於總理府接見他。(庫隆德勒稍晚一些才得到接見;很明顯,並不那樣擔心巴黎方面會出現危險。)亨德森到了以後,希特勒(裡賓特格甫和施密特也在座)交給他一份建議。他說這是為了與英國保持良好關係而作的最後一次努力,他建議亨德森親自帶了這份建議飛回倫敦。

建議大致如下:希特勒把亨德森在上次會見時(在貝希特斯加登)最後說的一段話看作是德英兩國仍有可能取得諒解的一個希望,所以他準備再作一次努力來促其實現。但目前波蘭的情況是難以容忍的,德國決心要“消除在它東部邊界上的這種馬其頓式的狀態”。但澤和走廊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在這裡沒有對這個重要的問題更加具體地說什麼),英國以戰爭相威脅,也決不能改變德國政府的態度。一場戰爭,由於那項新的德蘇協定,將只會對德國有利。

總理繼續說道,德國堅決要求解決波蘭問題,不過希特勒推備,一旦這問題得到了解決,就向英國提供一項“巨大的、廣泛的建議”。他將“承認大英帝國”,並保證以德國的實力來支援它,但有三個條件:1.他自己的殖民地要求應得到滿足;2.不能損及他對義大利承擔的義務;3.他和蘇聯達成的協議必須是“不可改變的”。在承認這些條件的基礎上,他願意與英國締結一項友好互助協定,接受一種合理的軍備限制,不再謀求修改德國的西部邊界。

如果英國拒絕這些建議,那就將發生戰爭。這,希特勒說,是他最後一次的建議。

亨德森和這位總理在一起呆了一個小時。據他看(就如他在午後晚些時候發往倫敦的一件電報中所說的),希特勒在作此建議時語氣“顯然是真誠的”。而且,會見過後,在午後不久施密特給英國大使館送來口頭宣告的正式文字時,他還帶來了希特勒的一封信,在信中他請大使要求英國政府“非常認真地”看待這份提議。這最後一個姿態,因此(雖然不象是會成功的),這位大使是不能不加以理睬的了;雖然他已經警告過希特勒,英國不會背棄它對波蘭說過的話,而且這份提議也不象是會被考慮的,“除非它意味著透過談判來解決波蘭問題”。於是他徵得哈利法克斯的同意後在26日早晨帶了那份照會飛往倫敦。在這之前,他向倫敦發了一份初步的報告,讓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在25日夜間和26日上午去考慮研究。

希特勒現在已跨出了他的嚇退那兩個西方大國的外交行動計劃的第一步,但他進攻波蘭的決定還沒有最後定下來。問題的關鍵現在似乎是要看他的軸心夥伴會採取什麼態度了。墨索里尼會跟著他走嗎?還是他對希特勒事先不同他商量就秘密締結莫斯科公約的做法會感到太憤怒了?一封解釋他的動機的信正在送往羅馬的途中,但是鑑於波蘭局勢的十分緊急,在前一天晚上的總理府會談中他就決定要裡賓特洛甫立即打電話給齊亞諾。於是在凌晨1時,裡賓特洛甫把在莫斯科的情況告訴了齊亞諾,並讓他對波蘭局勢的十分危急有一個深刻印象。納粹黨人一定是整個上午都在等待著對這個資訊的反應;而他們沒有聽到任何反應,也就說明了墨索里尼當天是猶豫不決的(下面還將敘述)。儘管在上午沒有迴音發來,但齊亞諾肯定已經“預先提醒過”在柏林的阿託利科,因為在下午1時25分,這位義大利大使要求裡賓特洛甫於3時至5時之間接見他,他希望到那時能交一封信給他。裡賓特洛甫卻迫不及待地要阿託利科在下午2時30分到總理府去見他(緊接在會見亨德森之後),但是這位大使只能一再解釋,他還沒有接到任何指示。

時間正在流逝,進攻波蘭的命令仍未下達,過了3時以後就會太晚了。遵照希特勒的命令,裡賓特洛甫試圖再次和齊亞諾通電話,但是未能找到他。希特勒決定,他不能——或者不用——再等待他的夥伴了。正如魏茨澤克所看到的,他沒有召見阿託利科,卻把凱特爾召了來。3時過幾分鐘,就下達了開始執行“白色方案”的命令。

那天下午另一件大家已知道的事就是下午5時30分庫隆德勒被召了去。希特勒交給他一封信要他轉送達拉第,關於這封信下面還要比較詳細地講到,在這裡只需指出一點,即希特勒講的話幾乎同他對亨德森講的完全相同:德國真誠地希望和法國保持良好的關係,同時又警告法國人如果堅持與頑固不化的波蘭人站在一起將會發生什麼後果。庫隆德勒,象亨德森一樣,只能回答說法國必須支援它的同盟國。

最後終於從羅馬傳來了訊息。下午5時30分,阿託利科收到了一份墨索里尼給希特勒的信件,是由齊亞諾用電報打來的。此時,墨索里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