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臺廣播了他的宣言,上午的德國報紙重又刊登了這篇宣言。上午10時30分希特勒在匆匆召集的國會特別會議上發表了一篇演說,他對議員們說,從當天上午5時45分起,德國軍隊已開始對波蘭正規部隊的開火進行“還擊”。他的演說顯然主要是為了對外宣傳,他又象往常一樣把德國描繪成為一個長期受害和被人誤解的國家。他繼續對英國表示虛偽的友誼,“我曾再三地向英國伸出友誼之手。……德國同西方沒有利害關係,我們的‘西牆’永遠是第三帝國在西面的邊界線。”義大利為了它的諒解而受到公開的感謝。但是“進行這場鬥爭,我們並不打算呼籲外國幫助”。對俄國表示了最友好的感情:那項公約“永遠排除了在我們之間的任何暴力的使用”。至於波蘭,希特勒宣稱他決心要解決但澤和走廊的問題,把德波商國的關係改變成一種“和平共處”的關係。他將一直戰鬥到現在的波蘭政府表現出理智,或者一直到另一個波蘭政府準備同意德國的要求為止。然後希特勒公開指定戈林為他的繼承人,在戈林之後,為赫斯。接著他宣稱,他準備為德國而死,並要求每一個德國人也這樣。“一個1918年11月將永遠不會在德國曆史上重現。”
這就是官方向德國人民所作的關於戰爭爆發原因的解釋。
同一天(9月1日)上午10時30分,駐倫敦的波蘭大使拉斯津斯基伯爵往訪哈利法克斯,報告說,他從巴黎正式得到的訊息說,德國軍隊已在四個地點越過邊界,波蘭城鎮正遭到轟炸。他宣告,這是一個“符合條約規定的明白無誤的事例”,情況證明已應該履行英國的保證了。哈利法克斯向他保證說,根據所說的事實,英國政府無疑將持同樣的看法。外交大臣然後在上午10時50分召見德國臨時代辦科爾特,問他關於英國政府已接到的報告他是否有什麼訊息。但是科爾特並沒有關於德國軍事行動的任何訊息。哈利法克斯指出,已經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局勢;等稍遲在上午召開的內閣會議開過後,如有什麼資訊傳遞,將直接發往柏林,但是將把通訊的性質告訴科爾特。
9月1日上午11時30分召開的英國內閣會議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履行對波蘭的保證;其次一個問題是對義大利所提建議應該採取什麼態度。義大利的這項建議是前一天由齊亞諾送交哈利法克斯的,它主張召開五國會議來進行調停。以上這兩件事都需要與法國政府不斷地進行磋商。下午1時由路透社受權發表的一項新聞公報,顯示了英法兩國政府實施它們的保證的決心沒有動搖。
下午4時30分,作出了對於波蘭的最後決定。一項送交德國政府的宣告的文字已由兩國商定,並透過法國大使轉送巴黎,使遞交柏林的兩份照會內容可以一致。6時,在柏林的亨德森接到了指示:他應該(與庫隆德勒一起)將一份警告遞交德國政府,警告內容為,除非德國政府給予令人滿意的保證,證明它已停止一切侵略波蘭的行動,並準備迅速從波蘭領土上撤出它的軍隊,否則英國將毫不遲疑地履行它對波蘭的義務。在給亨德森這項指示時,哈利法克斯說,大使應要求對方立即給予答覆。還說,“只供你自己知道”:答覆的性質將決定英國政府的下一步行動。如不能令人滿意,回答將是“一個有時限的最後通牒或立即宣戰”。不過,目前這份照會應稱之為,如果問起這問題的話,一個警告,而不是一份最後通牒。
9月1日6時議會召開特別會議,首相在下院宣讀了這份最新照會的內容。張伯倫在他的講話中引用了31日晚德國廣播中的這樣一句話:“在這種情況下,第三帝國政府認為它(對波蘭)的建議已被拒絕了”。當議員們得知這個建議波蘭政府根本從未看到過,更不用說研究過了,都大為驚愕。宣讀了內閣已指示英國大使遞交的警告性宣告以後,張伯倫說,假如德國政府的回答是否定的——看來恐怕很少希望它會不是這樣——那就將發生戰爭。中午,樞密院釋出了總動員令。全國作好準備的情況遠比1914年時為好。不久即將向議會提出一項補充軍事訓練法的法案,它規定年齡在十八歲到四十一歲之間的適齡男子均應服兵役。
反對黨議員領袖再一次保證工黨將支援政府,但是認為德國政府現在已不可能後退,侵略行為已經構成,英國在道義上必須立即援助波蘭,而無須等待德國再有任何進一步的行動。在工黨領袖表示完全贊同政府的政策以後,投票透過了一項五億英鎊借款的議案,然後在午夜以前兩院又三讀透過了十八項緊急法案。
工黨全國執行委員會當晚發表的一項宣告甚至更進一步地強調了工黨在議會中表示的態度。宣告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