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4 / 4)

小說:毛澤東與蔣介石 作者:花旗

然會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親切接見,人們怎不把他視為負有特殊使命的人物?面對眾說紛紜,曹聚仁笑著只說了一句話:“誠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對於曹聚仁,陳毅的印象是:“此公好作怪論,但可喜。”周恩來則說他:“終究是一個書生,把政治問題看得太簡單了。他想到臺灣去說服蔣經國易幟,這不是自視過高了嗎?”

第十一部分:隔著海峽蔣介石派出宋宜山密訪北京

在一九五六年,北京對臺灣發起了一陣陣和平攻勢。蔣介石終於在一九五七年初作出表態了。那時海峽兩岸對立,香港成了“中轉站”。毛澤東的和平攻勢透過香港傳往臺灣,蔣介石的反應,也透過香港傳過來。那資訊是從蔣介石會晤許孝炎時透露出來的。許孝炎來自香港,他是國民黨派往香港負責文宣工作,並主持《香港時報》。《香港時報》是國民黨在香港的機關報。

蔣介石對許孝炎說了這麼頗為重要的一番話:“基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原則,針對中共發動的和平統一攻勢,決定派人到北京一行,實際瞭解一下中共的真實意圖。至於人選,不擬自臺灣派出,而在海外選擇。”遵照蔣介石的意思,許孝炎提出了在海外的三個人供蔣介石選用:曾經擔任過立法院院長的童冠賢,擔任過立法院秘書長的陳克文,擔任立法委員的宋宜山。蔣介石以為三人均可,請許孝炎徵求他們本人的意見,然後從三人中擇一前往北京。許孝炎回到香港,經徵求意見,童冠賢搖頭,陳克文和宋宜山點頭。

經過比較,蔣介石最後選中了宋宜山。蔣介石為什麼選中宋宜山呢?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宋宜山長期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工作,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