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人物對歐洲和東亞工業文明發展的影響比馬克思或亞當·斯密都大。”李斯特對精神資本的論述也頗具新意,並將之引申到教育領域。李斯特尤其重視教育,指出教育是讓一個國家的精神資本得以延續的主要手段。他認為,一個國家的最大部分消耗,應當用在下一代的教育上,應當用在國家未來生產力的促進與培養上。如何加大我國的人力資本投資,特別是我國農村和偏遠地區的教育投資,是我國當代面臨的一個重要決策,也是國家能持久發展的源泉。
李斯特曾說過這樣充滿時代氣息的話:“就國家經濟學而論,由於各國所處的環境不同,同樣的措施、事件、個人條件和個人技藝的效果也不一樣;一般可以這樣說,如果這些因素能促進國家的生產力,那就是有益的;反之,就是無益的。每個國家都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發展生產力;換句話說,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政治經濟學。”李斯特認為,每個國家各有其發展的途徑與特點,適用於一切國家的經濟理性並不存在。同樣,我國也應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新政治經濟學。
◇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