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時期進入了農工商業時期。所以,落後國家發展生產力一定要實行保護關稅政策,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該政策損失的只是交換價值,而對生產力的發展有利無害。
李斯特的經濟著作包括《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美國政治經濟學大綱》、《德國政治經濟的國家統一》、《農地制度、小農經營及國外移民》、《政治經濟學的自然體系》等。
1827年,李斯特出版了《美國政治經濟學大綱》,該書對當時傳到美國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提出了反對意見。在該著作裡,作為昔日的斯密與薩伊理論的忠實信徒,他徹底改變了自己先前的信仰。李斯特指出,要用美國體系向斯密體系宣戰,要根據美國體系來解釋政治經濟學原理,他尤其尖銳地提出:“根據我的研究成果,我發現政治經濟學由下面幾部分構成:(1)個人經濟學,(2)國家經濟學,(3)人類經濟學。亞當·斯密探討的是個人經濟學與人類經濟學。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國富論》一書的標題本身所包含的要探討的問題。”為建立美國體系的政治經濟學,李斯特詳細闡述了“政治經濟學並非世界主義經濟學”的原理,並由此創立了美國體系的政治經濟學。“美國體系”的核心就是主張實施保護關稅政策。正是因為該體系的實施,才讓美國的產業免遭滅頂之災,才有了日後美國的強大。
李斯特的代表作品是《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該書於1841年出版。在這本書的序言裡,他寫道:“倘若作者是英國人,我幾乎不會懷疑亞當·斯密理論的基本原理,之所以讓作者在最近的很多匿名論文中,最後終於在一篇長文中用我本人的名字對斯密理論展開批判,是因為祖國的實情。同時,今天作者有勇氣將這部著作公諸於世,主要也是因為德國的利害關係。”李斯特反對一些德國經濟學家將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輸入德國來當做指導思想。
在這本書裡,李斯特發揮了有關國家體系經濟學的學說,論證了實行關稅保護來發展德國工業資本的必要。全書一共分為四編:第一編是對西歐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回顧,並從中歸納出了歷史教訓;第二編闡述了他的理論觀點也是全書精華之所在;第三編介紹了他過去各派的經濟理論;第四編是具體的政策主張。在該書中,李斯特反對英法的政治經濟學和“世界主義”經濟學,主張國家經濟學;反對價值論,主張生產力論;反對自由貿易,主張保護制度。這種經濟思想,對德國的經濟發展曾經有過重大影響。
不管從概念範疇和體系結構上來看,還是從政策主張上來看,李斯特的經濟理論都和亞當·斯密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存在極大的差異。他所創立的獨樹一幟的理論體系,對日後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李斯特從歷史和民族的特點出發,去建立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強調經濟發展的民族性以及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這讓他成為了歷史學派的先驅。
書外人語
李斯特是古典經濟學的懷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國曆史學派的先驅者。他的奮鬥目標是推動德國在經濟上的統一,這決定了他的經濟學是服務於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李斯特的本色不是坐而論道的學者,而是雷厲風行的行動家,同樣,他的學說也非象牙塔中的抽象理論,而是影響政策的實踐指南。因此,他的學說不單在他身後成為眾多後進國家的思想武器,就是在他生活的年代也由於他的奔走呼號而已改變著現實的程序。
◇歡◇迎◇訪◇問◇BOOK。◇
第14節:財富的生產力比財富本身更重要(4)
“財富的生產力比財富本身更重要”,這一見解可以說是李斯特經濟思想理論的精髓。的確,財富的生產力比它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前者不僅可以讓已有和已增加的財富獲得保障,也可以讓已消失的財富得到補償。對於一個人而言是這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更是如此。李斯特認為貿易政策應服從國家利益,服從發展生產力的需要,服從發展工農業的需要。不要把“唯利是圖”的自由貿易原則——“哪裡便宜就到哪裡買,哪裡貴就到哪裡賣”作為普遍規律。生產力落後國家實行保護貿易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李斯特把保護貿易作為工業落後國家建成工業先進國家的手段,而在自由貿易下,那是無法實現的。李斯特及其發展學說的實際影響既包括他生前即有直接影響的德、美等國,也包括了他身後產生間接影響的俄、匈等國。這種影響之經久不衰與李斯特的長期受到忽視一樣令人不可思議。有美國學者認為:“這位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