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問能不能做鰣魚既好吃但又沒有鱗呢?這兒媳婦很聰明,她想了個辦法,把魚鱗先打下來,再用針線串起來複蓋在魚身上,一起清蒸。這魚蒸好後才把蓋在上面的鱗剝掉,終於得到婆婆的滿口誇讚。
吃過午飯,周總理遊興甚濃,提議一道去登佛香閣,在同志們的簇擁下,健步登上了佛香閣。然後又和同志們乘遊艇,暢遊昆明湖,遊玩間,周總理和同志們聊天,懇談創作中的問題。
翌日周總理給鄧穎超的信中這樣寫道:“昨日頤和園之遊,維世因舊病復發,被醫生阻止在家,只是小蘭被沙可夫、嶽慎夫婦帶去,她還問奶奶好。實驗劇院同志都託我問你好。他們在農村、市區參加勞動鍛鍊,編了幾個活報劇演給我們看,內容和演技都好,證明他們下去確有收穫。陳毅、張茜兩同志帶了珊珊同去。我們在日光下玩了三個多鐘頭,並吃了他們一頓飯。他們主要目的,是請陳總為他們寫劇本,我沾了光……”
陳毅系列傳記——王統照介紹陳毅入文會
王統照介紹陳毅入文會
孔亞兵
提起陳毅元帥,人們自然會想到他是一位傑出的革命家、軍事家和外交家。其實,如果不是處在戰爭年代,他很可能會首先成為一位文學家。
20年代初,王統照是“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擔任北京《晨報》副刊《文學旬刊》編輯兼“文學研究會”北京分會書記幹事。年僅22歲的陳毅正就讀於北京中法大學。因為愛好文學,陳毅成了“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會員,王統照是他的入會介紹人。
1942年3月,身為新四軍代理軍長的陳毅在給奧地利醫生羅生特的信中曾這樣記述他的文學生涯:“辛亥革命以後,四川連續不斷的軍閥內戰,引起我對於政治和社會問題的注意。而我少年時代的家庭教育和我在成都遇見的幾個精通中國文學的老師,以及成都四圍富於文學藝術史跡的自然環境,又把我推上傾心於文學的道路。……1923年冬,我到北京人中法大學學習,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參加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和國民革命運動……這期間,我仍然沒有放棄對於文學的愛好。”事實上,在加入“文學研究會”前後的一個時期,陳毅的確寫過不少文學作品,有小說、詩歌和散文,也有翻譯的法國文學作品,還有文藝理論文章,如:《論勞動文藝》、《對羅曼·羅蘭及其英雄主義的批評》、《對巴爾比士著作的介紹》、《在列寧逝世週年紀念日與徐志摩的爭論》等。他的這些文學活動,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王統照先生的扶持與幫助,尤其是王統照等人所竭力倡導的“為人生而藝術”的思想對陳毅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一次,當談論起文藝與人生的關係時,年輕的陳毅慷慨激昂地對王統照說:“搞藝術是為了人民,拿起武器幹革命也是為了人民。現在人民正在水深火熱之中,嚴寒籠罩著大地,我相信,這樣的日子不會長久,祖國的春天一定會到來。”
後來,革命鬥爭的需要使陳毅不得不投筆從戎。但是,作為文藝的引路人,王統照先生始終是他崇敬的良師益友。1957年11月王統照病逝,陳毅元帥聞知後,滿懷深情地寫下《劍三今何在》長詩,以示悼念(劍三是王統照的字)。現錄其中四首:
劍三今何在?墓木將拱草深蓋。四十年來風雲急,書生本色能自愛。
劍三今何在?憶昔北京共文會。君說文藝為人生,我說革命無例外。
劍三今何在?愛國篇章寄深愛。一葉童心我愛讀,評君雕琢君不怪。
劍三今何在?文學史上佔席位。只以點滴獻人民,莫言全能永不壞。
陳毅系列傳記——迎接陳毅下山的國民黨“七品官”
迎接陳毅下山的國民黨“七品官”
趙德章“百老匯”忽來江西客
1949年11月,解放才半年多的上海百廢待興,作為華東軍區司令兼上海市市長陳毅,集軍務、政務於一身,真可謂殫精竭慮,日理萬機。一天,得悉應他邀請來滬的一位江西客人已經到達,他顯得特別高興,無奈公務繁忙未能及時會晤,只好委託秘書代為接待,然後送客人到當時堪稱一流的“百老匯”(今上海大廈)住下休息。
來客年近半百,中等身材,穿一身半舊的黑嗶嘰中山裝,清瘦的面頰略顯蒼白、憔悴。住進“百老匯”後,他除了一日三餐進出膳廳之外,大部分時間都置身在房間裡,不是看書看報,就是握著筆在本子上寫些什麼。房間裡的電話鈴偶爾也會響起,那是市政府辦公廳打來的。每當這時,他總是攥緊話筒道謝不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