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上帝!”紅髮女海盜在飽滿的胸前划著十字,熱淚盈眶。
“你應該感謝大漢皇帝。”貝尼代託意味深長的糾正她。
正好,楚風朝這邊揮了揮手。
索菲婭的臉蛋頓時燒得厲害,她趕緊背過身去:幸好幸好,海風和陽光造就的栗色肌膚,就算臉紅也不太明顯。
第850章 必勝之戰
整個登陸過程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帝國海軍印度洋艦隊的火力足以打消任何不切實際的想法。
三十六艘各式軍艦,裝備從三斤到十二斤的一千多門火炮,僅僅一次齊射的彈丸就能對一座兩萬人口的海濱城市形成無差別火力覆蓋,這樣強大的武力,就算北歐傳說中強大無比的泰坦巨人也不敢進入一千五百米以內的火力區。
藉助軍艦撐起的火力傘,帝國陸軍的步騎炮各兵種完成了登陸,停留在火力傘所覆蓋的海濱狹長地帶。
一個軍,四萬人,三個小時。
楚風看了看粗笨的航海鍾,對這個時間表示滿意。
兩棲作戰本來是最複雜最困難的作戰形式,從黃天蕩大捷到崖山海戰,從希波戰爭溫泉關戰役到阿拉伯帝國圍攻君士坦丁堡,登陸進攻方都得面對複雜水文情況下,敵方猛烈反擊的壓力,並且有被半渡而擊的危險。
幸好中華先祖發明的火藥,它在宋代逐步發展到管狀武器,並被楚風製成了大炮,射程和威力遠遠超越同時代的遠端武器,無論希臘弩炮、重力平衡式投石機(回回炮)、床弩還是大衛式拋石機,通通甘拜下風。
若是幾門、幾十門火炮,還有可能被數量優勢淹沒,被快速騎兵突擊打個措手不及,可一千多門炮齊齊整整的排在沿海線上,一旦連續發射形成交叉火網,真正連只蒼蠅也飛不過來。
處於火力保護傘下的陸軍士兵們,邁著輕快的步子走下棧橋,在指揮官劃定的位置列隊集合,整理行裝。
步兵、騎兵、炮兵各有各的位置,野戰醫院的帳篷也搭了起來,後勤輜重部隊也把各種物資運上了岸,胖胖的軍需官甚至坐在桌子後面寫寫畫畫,登陸過程耗費的時間是短不了的,最先登陸的部隊所屬炊事兵就在海灘上埋鍋做飯,就連挖的灶孔都是橫成排縱成列……所有的都那麼井井有條,沒有一丁點的慌亂、一丁點兒的喧囂。
海上君王號的露臺上,陳淑楨不禁嘆道:“真沒有想到,戰爭變得如此輕而易舉!楚兄,你的辦法實在是歷代兵家所不及,枉我熟讀兵書,不得不甘拜下風。”
陳淑楨自小被父親陳文龍當兒子養,經史子集兵家要略無一不通,成年後又遇到蒙古南侵,率十萬義軍縱橫閩廣,各種戰陣經得多了,卻從來沒有想過跨海登陸可以如此從容不迫。
“是啊,技術進步總是會讓事情變得簡單。”楚風隨口回答道。
簡單?
陳淑楨若有所思,上一次是什麼時候聽楚兄說這句話了?
楚風確實不喜歡花裡胡哨的玩意兒,他所受的教育中,現代工業設計就最注重成本和實用性,在做畢業設計的時候導師總會要求用奧卡姆剃刀削去設計圖上一切不必要的東西。
大漢帝國工業實力的強大,使以前難以實現的東西有可能變成現實,關於軍隊裝備問題統帥部和兵部也因此有過爭論。
統帥部的青年參謀有著最活躍的思維,鑑於目前的戰爭形態,有的作戰參謀認為可以發展炮身短、炮膛粗的臼炮,用來發射大口徑開花彈,用來轟擊堅固的歐洲城堡;有人建議組建重甲長矛步兵以應對敵人的衝刺,還有不少人希望用鋼鐵重現武經總要裡面的各種攻城器械,譬如全鋼製造的攻城槌車……
的確這些東西在特定作戰樣式下能發揮相當可觀的戰力,並且在戰場上取得成功之後,關漢卿的《大漢開國群英傳》一定會大書特書一筆,臨安、開封等地的父老對“鐵人兵大破馬木留克”之類的橋段必定津津樂道。
可楚風堅決拒絕了這些想法,經過他編定的陸海軍操典,確定的制式裝備長期就是步騎兵兩套板式甲,三種口徑的火炮還是陸海軍通用的,長短槍兩種,手榴彈一種,刺刀一型,馬刀一型……
隨著技術進步板式甲換了四種型號,步槍從燧發滑膛槍進步到擊發線膛槍,但裝備的種類和型別從來就沒有變過,除了裝備升級換代的短暫階段,漢軍三十餘萬將士就從來沒有同時使用過兩種步槍,或者第四種口徑的火炮。
這樣做,軍隊的使用確實缺乏一定的靈活性,譬如漢軍步兵,他們的作戰物件無論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