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部分(2 / 4)

小說:漢風1276 作者:浮游雲中

步兵還是城堡,騎兵內又分馬木留克騎兵、北非駱駝兵、蒙古鐵騎還是探馬赤軍,帝國陸軍的步兵大爺們通通三板斧:槍打、手榴彈炸、最後刺刀捅。

如果搞什麼鐵人兵、長戟兵、刀盾兵,作戰方式不是多得多,配合起來更靈活有效嗎?

不少將領也持這種看法,在實際作戰中,很多時候遭遇戰來不及安營紮寨擺鹿砦拒馬,火槍兵常常被敵方騎兵衝過來撞個人仰馬翻,雖然彈幕齊射、手榴彈和成排的刺刀能夠對付,但傷亡也是難免的。

想想這時候要有一隊從頭到腳包裹著沉重鋼甲只露出兩隻眼睛,哦不,連眼睛那兒都可以鑲上厚玻璃,完全刀槍不入金剛不壞的鐵人兵,手持丈八鋼矛頂在前面,那還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神馬騎兵都是浮雲啊?

兵部和後勤參謀的的意見則完全相反,他們深知增加一個新兵種會給後勤運輸和軍需管理帶來多麼沉重的壓力。

楚風當然是贊成後者,通用性被他看得最重,揮兵萬里之外,與上百個民族各種各樣的兵種作戰,要是每遇到一個新的對手就要設計一種針對性的“破解兵種”,那麼鏈子錘、勾鐮槍、鳳翅鎏金钂和魚鱗厚背砍山刀都會粉墨登場,漢軍遲早會成為一個雜耍團。

楚風這樣問那些持不同意見的作戰參謀和將軍們:“勾鐮槍可以砍馬腿對付重騎兵,可它能對付弓箭兵嗎?重甲鐵人兵可以應付阿拉伯輕騎兵,可它能爬上城牆嗎?”

為了打重騎兵就弄勾鐮槍,為了打輕騎兵弄鐵人兵,為了攀上城牆……為了對付弓箭兵……這樣一來漢軍的兵種型別會多得令指揮官頭暈,並且每個兵種的數量也上不去,難以形成優勢。

譬如建設一支鐵人兵隊吧,至少一千人才有基本效果,那麼在攻城的時候這一千人就只能待邊上看戲,穿多了爬不上城牆啊!

再來隊勾鐮槍,再來隊鳳翅膀鎏金钂,再來隊……好了,漢軍還能剩下真正的火槍步兵嗎?

只有步騎炮這通用組合,以及步兵裝備的火槍刺刀手榴彈三種武器,是陸地上什麼敵人都可以打的,不管對方是騎兵、步兵、弓箭兵還是城市。

“針對性”下降,而“通用性”上升。

那時候楚風就說過,“就一支軍隊而言,戰術越簡單就越有效,越複雜就越容易失敗。”

大漢擊滅蒙古帝國,又遠征萬里之外,陸軍基本戰術就是步騎炮配合,火力優先的原則,就這麼一招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

其實各個時代最強大的軍隊,戰術往往都是簡單而有效的。

羅馬軍團看起來笨得要命,卻打下了以地中海為內湖的羅馬帝國;

蒙古軍就漫射法、鑿穿和曼古歹三板斧,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野戰就做到了百戰百勝,從斡難河畔直打到多瑙河邊,從貝加爾湖打到死海;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父子,“火銃居前、馬佇列後,先以銃挫其鋒,後以馬隊衝擊”的戰術也很呆板很機械,可偏偏就能打得蒙古鐵騎抱頭鼠竄!

大漢帝國的戰術,說穿了也簡單得要命,看上去連三歲幼兒也能充任指揮官:先以炮火覆蓋、繼而步兵壓上、最後騎兵兩翼包抄,待敵潰退則騎兵銜尾追擊。

就這麼簡單,不是嗎?

陳淑楨卻知道這看起來簡單,要做到實在不易。

炮兵攻擊準確,要有彈道學和三角測量知識;步兵使用的盔甲,鍛壓成型法就是前所未有的加工辦法;騎兵衝擊,如果不是北上遼東半島結好乃顏部,哪兒來這許多優良戰馬?故宋時期禁軍都湊不出一萬匹真正的戰馬!

這一切,都是因為楚風才做到的啊!

陳淑楨看著楚風的眼神中,多了幾分敬佩,幾分甜蜜。

在下達總攻命令之前,楚風朝敵人的陣地看了看,他想觀察一下後世影響深遠的安茹家族究竟如何,這西歐的軍隊又與拜占庭有何不同。

畢竟,這是大漢與西歐的首次交鋒,也可以看作炎黃子孫和羅馬教廷統治下基督世界的初次碰撞。

結論是,不怎麼樣。

對方的陣型非常鬆鬆拉拉,即使是騎士也不成個樣子,東一團西一堆的,看不出完整的陣列,每一名騎士的侍從和見習騎士數目不等,跟在他們身後的人數有多有少,排成佇列的時候間距就很成問題,互相之間推推搡搡,看上去就像一堆暴雨之前忙著搬家的螞蟻。

至於後面的徵召兵就更不行了,這群剛剛放下鋤頭拿起武器的農夫,或許跟著騎士老爺屁股後面,欺負欺負西西里平民,搶點東西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