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華民族一詞釋義的結論是:中華民族原來是專指漢族,後來意義擴大為指中華各個民族,是中華各個民族的統稱接下來,劉一民解釋了第二個概念:什麼是中國劉一民說,要想知道什麼是中國,就要探討什麼是中國和四夷這裡面的前提是古人的天下觀在漢代以前,古人沒有世界的概念世界一詞是佛教用語,世指的是時間,界指的是空間我們大家都知道有兩句話叫做“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用心體會可以領會世界的含義漢代以前,古人認為天是園的,地是方的有四句話很重要,反映了古人對地球的認識那就是“天圓如倚蓋,地方如棋局,地傾西北界,地不滿東南”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天是園的,像一個斗笠一樣覆蓋在大地上天的中心是北極星和北斗星所在的位置天帝坐在北極星,俯視天下,掌控著四季的變化,他駕馭的那輛車就是北斗大地是方的,中心就在洛陽附近,周公曾測量登封是大地中心點地傾西北界,意思就是我們大地的地勢是西北高,也就是今天說的西北高原地帶地不滿東南意思就是東南都是海大地到此為止,後來的天涯海角就是這種思想的反映有了這個認識,古人的天下觀就形成了那就是天帝高高在上,掌控四季執行變化那麼誰來管理大地上的事情呢?只有天帝的兒子所以,周王稱為周天子那麼王所居住的京城就叫王畿,由於地方如棋局大地就像一個棋盤,或者說是回字型由中央向四周延伸,所以大地的第一圈就是中心圈是王畿,第二圈是諸夏或者華夏,第三圈是周邊的夷狄後來,儒家學說把這個概念細化,提出了五服的概念那就是王城所在的洛陽,是天下的中心,叫王畿;洛陽周邊五百里,叫甸服,意思就是王畿的郊區再外面五百里叫侯服,由封侯管理;再外面五百里叫綏服,綏的意思是馬車兩邊的繩子,主要是防止人從車上掉下來;再外面五百里叫要服,要的意思是約定的意思,要服的意思就是雙方約定好你臣服我,做我的朝貢國,但允許你有一定的**性;再外面五百里叫荒服,意思就是你只要形式上朝貢就可以了,你們哪裡太荒涼,皇帝不屑於管理那裡在古人看來,這方圓五千裡的五服土地就是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著就是古人的天下觀,形成於東周時期瞭解了古人的天下觀,中國的概念和四夷的概念就出來了那麼什麼是中國呢?在古代,中字最早的意思是旗幟,就是作戰時候戰旗插的地方由於大軍的戰旗一般都在大軍的中央,引申為中間、中央的意思國的意思是城或邦在商代,還沒有國這個字,周代才出現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詩經》,《詩經》大雅裡有一首詩叫民勞,裡面有一句叫“惠此中國”,這是古代文獻裡第一次使用中國這個詞現在考古發現,周成王時,已經開始使用中國這個詞中國一詞的含義就是中央之國,一般指中原地區,也有天子直接管理的地區的意思現代我們說的中國的意思,就是中華民國與中國一詞相對應的是四夷,就是我們常說的東夷、西戎、北狄、南蠻東夷最早指的是今天山東一帶,隨著周朝的建立和分封,逐步被開發同化,後來東夷就指的遠了,變成了島夷西戎指的是西部地區,漢代演化為西域,有36國之多南蠻最早指的是江淮地區尚未被開發的地區,後來這個地區開發的最好,特別是秦代一次往廣東移民50萬精壯男子,繁衍生息,和當地少數民族逐步同化,使這個地區也變成了中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這個概念是發展變化的,比如原來江淮一帶是南蠻,後來被開發後他們也說自己是中國,嶺南和四川一帶是南蠻,等到嶺南和四川開發後,他們也說自己是中國,貴州一帶和越南才是南蠻到後來,連越南、日本、朝鮮也都曾經說過自己是中國,是華夏連小日本都把日本說成是神州為什麼會是這樣呢?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覆蓋的結果下面重點說說北狄歷史上對漢民族造成最大傷害的就是北狄北狄主要有三部分構成,興安嶺以東主要是東胡,這個族群后來衍生出鮮卑族、滿族等曾經佔領中原的民族蒙古高原主要是匈奴,匈奴西邊是月氏這三個民族都很厲害,先後在我國北部高原生息發展其中匈奴最先和漢族交鋒,先後持續戰爭400多年
第一二三一章 中國、中華民族(續)
這是一個冬天的下午,大店國軍山東局、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部的會議室裡,幹部們拿著筆記本,認真的記錄著劉一民講的每一句話。
葉挺對主席、周副主席的學識是非常欽佩的,他本人也是受周副主席的引導早早就參加了革命。他知道**內人才輩出、藏龍臥虎,包括早期領袖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和現在在黨內鬥爭中落了下風的王明,都是出口成章的秀才。但是,葉挺做夢都想不到,劉一民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