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蔣夫人宋美齡兩次到教導師勞軍,蔣介石又是授軍銜、又是發獎金、又是派通訊聯絡組,連義女都送到教導師參軍。雖然陳瑤光同志最後成了光榮的烈士,但那是我軍政治思想工作的勝利,是陳瑤光不甘受特務擺佈自我覺醒。客觀講,劉一民同志對蔣介石這一手是有警惕的,教導師幹部戰士也是有警惕的,但僅僅警惕是不夠的,應該採取堅決鬥爭的辦法堅決與其鬥爭。由於山東黨政軍缺乏與國民黨鬥爭精神,導致山東的膠東、清河、膠萊、魯西北、魯南都有國民黨遊雜武裝在我軍根據地內建根據地,享受著我軍的保護魚肉百姓。三是山東黨政軍執行政策偏右。現在是抗戰時期,應該實行嚴格的戰時供應政策,而山東根據地卻把商業流通抓的很緊,一些緊缺物資如棉花、糧食、食鹽、煤油、布匹、食用油等,都上市流通,甚至還允許于學忠部、吳化文部到根據地內採購糧食等物資,讓他們拿著不斷貶值的法幣換回寶貴的糧食,便於他們苟延殘喘。更有甚者,山東根據地內還允許民眾把生產的一些產品和淪陷區交易,如魯中區就有商家向敵佔區出售馬紮、蠶絲。而此時,山西各根據地軍民在日軍掃蕩下連粗糧都不能保證供應。
文章論述到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山東黨政軍領導人對國民黨抱有幻想,呼籲山東黨政軍領導人丟掉幻想、正視現實。
第九一八章 臨沂事變紀略
臨沂事變的後果在繼續發酵。
于學忠趕到臺兒莊後,不知道是被八路軍嚇著了還是對臨沂事變感到後悔或痛心,竟然一聲不吭,悶著頭指揮部隊構築陣地,對國共雙方的口水戰不聞不問不表態,見了垂頭喪氣的張裡元、吳化文、榮子恆等人也不責罵,也不處罰,似乎是沒有發生過臨沂事變似的。
于學忠的態度激怒了張裡元,他和行伍出身的吳化文、榮子恆不同,一肚子兩肋巴的學問,寫文章、發表談話易如反掌。
臨沂事變中衝在最前的是張裡元部,損失最大的也是張裡元部。之所以是這結果,主要是因為吳化文部和榮子恆派去的那個團都是老牌軍閥部隊,也就是老牌子雜牌軍,軍官統帶部隊,除了軍法軍紀,主要靠的是恩義相結,部隊凝聚力強,打散了還可以一股股逐漸收攏。而且吳化文部、榮子恆的那個團骨幹都是老西北軍、老東北軍的骨幹軍官,戰場經驗豐富,滑溜的很,打老日提不起褲子,逃跑卻很有辦法。弄來弄去,兵力最大的張裡元部反而成了最不經打的地方武裝,戰鬥力比不上吳化文部、榮子恆的那個團,逃跑也比不上。除了小部分土匪出身的傢伙趁夜色溜出來外,絕大多數衝著張裡元抗日的名頭參軍的沂蒙子弟見了八路軍都主動繳槍了,弄得張裡元到臺兒莊一收攏部隊,原來上萬人的武裝只剩下六、七百號人。他要是不惱才怪了呢
張裡元現在算是把于學忠和東北軍看扁了,覺得這幫傢伙根本就指靠不住,想讓他們來制約山東的八路軍還不如指望母豬能上樹呢
按照張裡元開始時的想法,蔣委員長已經下令取消八路軍教導師的番號了,八路軍建立的各級政權、組織也都被明令取締了,劉一民也被撤職了,由中將師長變成了少尉見習排長,在全國人面前大大丟人了,于學忠就應該去找劉一民,要求他把俘虜放回來,把繳獲的武器裝備交出來。還應該讓八路軍教導師撤離山東前把他們所有的庫存武器彈藥和輜重物資統統向蘇魯戰區移交。
八路軍教導師奉命回撤陝西,蘇魯戰區卻還得堅持山東抗戰,沒有武器彈藥怎麼行?
等到中共中央和十八集團軍總部成立山東局、山東軍區的命令以新華社通電形式播發後,張裡元才知道自己想的簡單了,這共產黨、八路軍根本就沒打算服從蔣委員長指揮,軍委會的命令竟然是一紙空文如此亂黨叛軍,簡直是目無國軍法令,是可忍孰不可忍?
惱羞成怒的張裡元拉著吳化文又去找了周復,三個人商量來商量去,覺得山東的問題一是八路軍違抗軍令政令,二是委員長用人不當,根本就不應該派靠不住的于學忠部來山東。要是讓陳長官或者湯軍團長率部來山東,八路軍就不可能這樣囂張。
周復把三人商量的結果和于學忠部與八路軍關係密切的情況用密電報告軍委會。
張裡元鼓動吳化文不停地給遠在重慶的沈鴻烈發報,告于學忠私通共產黨,坐視八路軍消滅保安第一師、遊擊第一縱隊主力和新四師而不救,擅自放棄費縣根據地,致使軍委會建立魯南山區根據地的計劃失敗,並且派參謀長王敬軒與八路軍教導師政治部主任蔡中秘密談判,將部隊開往臺兒莊一線,替八路軍守山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