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主義國家,德國法西斯的主張就是反共反社會主義。到一定時候,蘇聯不打德國,德國也會打蘇聯。同樣道理,德國不打蘇聯,蘇聯也會打德國。之所以現在雙方還能聯手,那是因為他們都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我的意思是說,不能因為蘇聯眼下與德國媾和,就喪失我們對偉大的社會主義蘇聯的信心。人麼,誰能不犯錯誤?國家戰略也是這樣,有時候走一點彎路是正常的。”
到了這個時候,羅榮桓前幾天的擔心算是徹底煙消雲散了。因為劉一民寫《站在正義一邊》的時候,對蘇聯與德國媾和一事批評的極為犀利,羅榮桓生怕劉一民的思想出現偏差。劉一民這一講,羅榮桓猜明白劉一民是就事論事,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是非觀念很清楚。
就聽劉一民又講到:“德國在歐洲初期的勝利,必然刺激日本人的野心。小鬼子人小鬼大,不會錯過參與瓜分世界的機會的,他們必定進一步冒險,在太平洋戰場上同英美開戰。到了那時,小鬼子就離徹底滅亡不遠了。我們將抓住日本與英美開戰、美國大舉援華的機會,對日軍發動大規模反擊作戰,爭取早日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講完了國際形勢,劉一民對山東工作作了具體部署。從現在起,用兩年的時間,大力發展正規軍和地方武裝、民兵組織,為實現與日偽軍在華北決戰奠定基礎。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劉一民提出,政府工作方面,要將糧食生產放在第一位。劉一民的說法是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打仗其實就是打糧食,有了糧食,不要說八路軍了,就是山東的國軍也能堅持抗戰。沒有糧食,天天餓死人,還怎麼堅持抗戰?今年山東大旱,根據地沒有出現歷史上那種饑民成群結隊外出謀生的現象,主要得益於推廣一年兩熟耕作法、減租減息和去年就著手的抗旱措施。明年如果持續乾旱,根據地的壓力就會大大增加,因為部隊規模在擴大,供養的學校、機關在增加,淪陷區老百姓也會不斷湧進根據地,負擔將大大加重。因此,糧食生產一刻都不能放鬆。在已經採取的措施的基礎上,要加大部隊屯墾力度,機關幹部也要參加勞動,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落到實處。加大種子培育,大力推廣高產耐寒作物,淘汰低產品種。加大土壤肥力改造,人類尿全部歸田,戰馬、馱馬糞便歸田,還要提倡和推廣漚制青肥、秸稈歸田,用增加土壤肥力和良種培育來提高糧食產量。
講完糧食生產,劉一民提出政府工作的第二個重點是抓好商業流通,只要有市場流通,就可以讓物資自由交流。各根據地都要保護和發展集貿市場,讓老百姓能夠在交完公糧後,能夠把土地出產換成錢,提高生活水平。
政府工作第三個重點,是發展根據地工業。劉一民講,他到後勤基地去看了一下,同志們很有辦法,軍工廠房採取的偽裝手段超出了他的想象,除了利用山洞外,建起的新廠房外表都進行了偽裝,遠遠看去,和大山的顏色一致,日機根本不可能辨認出來。茫茫沂蒙山,有多少山坳、溝壑,完全可以利用山區掩護,發展小型工業,生產日用品。搞這些小工業專案,不要總想著讓渤海銀海出錢,讓財政出錢、部隊出錢,應該動員企業家、商人和老百姓自己投資辦廠。政府加以引導、扶持就行了。
至於工業上的重點,劉一民講了三個重點,一個是鹽業。據劉一民講,山東鹽業曾經位居全國首位,戰前有八大鹽場,青島、煙臺還有精鹽公司,精鹽產量居全國第二位,日本人吃的鹽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青島、煙臺。現在,煙臺的精鹽公司還在日本人控制中,青島永裕精鹽公司的裝置早已被我軍繳獲。這些裝置不能總是藏在山洞裡,得拿出來使用。我們生產的鹽,不僅要保證山東根據地使用,還要給冀南、冀中、山西根據地輸出大部分,滿足部隊和民眾需求。第二個重點是煤炭和鋼鐵。劉一民說,不要小看小鍊鐵爐子,只要能練出鐵來,我們就能生產出好鋼,可以造槍造炮。我們的鍊鋼裝置和兵工廠的裝置都是從美國買回來的,世界一流。由於鬼子轟炸,不能建大廠房,搞大工業生產。但是可以建小廠房,利用晚上生產。因此,要鼓勵民間多創辦小型鍊鐵廠,用小鍊鐵爐子扛起大軍勝利的保障任務。第三個重點是日用品生產。劉一民舉了個例子,說戰前的時候大汶口滿街都是榨油作坊,花生油香飄萬里。這些榨油作坊,不需要建煙囪,不需要建大廠房,完全可以在根據地多建一些。劉一民又舉了火柴的問題,說日本人用的火柴過去都是濟南、青島生產的,現在日軍海空力量強大,我們就是攻佔了青島,還得退出來,守不住。但是我們可以封鎖青島、濟南。小鬼子要封鎖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