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部分(3 / 4)

後應該加以改進的地方,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開戰以來,日軍初期攻勢凌厲,特別是平津作戰,簡直如入無人之境。但中國軍隊穩住陣腳後,一些戰役都打的可圈可點。象正面戰場的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南京保衛戰、臺兒莊會戰、武漢會戰,都起到了遲滯敵人、消耗敵人、重創敵人的效果。戰績最輝煌、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最多、最最令人倍受鼓舞的,當然是第十八集團軍教導師在敵後的一系列經典戰役。可以說是打得日軍魂飛魄喪,極大地鼓舞了我國軍民的抗戰決心,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

周恩來和葉劍英在發言中詳細地闡述了***《論持久戰》的基本思想,並說,這就是八路軍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不斷取得勝利的指導原則。

八路軍的戰績在那裡放著,作為八路軍抗戰指導思想的《論持久戰》自然引起大家的關注。副總參謀長白崇禧就說:“毛先生的大作在今年五月問世後,本人已經多次拜讀,並已向委員長作了誠摯推薦。我將毛先生的大作總結成兩句話: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

白崇禧的這兩句話確實是總結的好,從此“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就成了抗日將領的口頭禪。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第十八集團軍代表周恩來、葉劍英成了會議上的一箇中心,許多將領都誠心誠意地向周恩來、葉劍英討教游擊戰的真諦。

這也難怪,小鬼子要的是速戰速決,長驅直入,我軍為了保衛國土,不得不與日軍死打硬拼,進行大的會戰在所難免。但是戰爭打到了這種地步,日軍快把中國的大城市佔完了,再一味地為了政治意義而進行大會戰,就不一定完全正確了。游擊戰這個時候就成了我軍的必然選擇

會議當即決定,一是開辦游擊戰爭訓練班,蔣介石為主任,白崇禧為副主任,湯恩伯為教育長,葉劍英為副教育長,由八路軍派出教官,國軍派出官兵參加輪訓,總結培訓游擊戰術。二是將***的《論持久戰》、蔣介石的講話印發各戰區、部隊長官,人手一冊。

一次南嶽軍事會議除了確定抗戰戰略外,另一箇中心議題就是重新編組戰區和改革軍制。這個問題也是會議討論的中心議題。

自從劉一民在成都記者見面會上說出“我要是張漢卿,早就羞愧得拿根繩子上吊去了,那裡還能苟活活世上丟人現眼”這句話後,各大城市的報紙、電臺都進行了刊登和轉播,傳到國民**軍副總司令張學良的耳朵後,開始很氣憤,還指揮東北軍按照蔣介石的指令在四川追擊紅軍,企圖配合中央軍和川軍與紅軍決戰。涪嘉戰役結束後,紅軍北上進佔四川,國軍的圍剿不攻自破,很快國共雙方就開始停戰談判,張學良回到武漢,有了空閒時間,耳朵裡就又響起了劉一民那刺耳的話。

想來想去,覺得劉一民說的可能是絕大多數國人的心聲。再想想東北大好河山淪於敵手,如果追究起責任來,不管怎麼說,自己都難辭其咎。懊悔之下,張學良向蔣介石提出辭職出國考察。蔣介石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請求。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正在歐洲的張學良發電要求回國參戰,蔣介石回電同意,但要求他代表國民政府在歐洲各國進行考察訪問,尋求支援。直到武漢會戰前夕,張學良才結束歐洲之行回到了武漢。

回國後,張學良發現,東北軍已經被分拆使用,編制也被大大削減。經過前期抗戰,部隊損失慘重,早已不是他出國前的東北軍了。

張學良怒氣衝衝地去找蔣介石,結果蔣介石的火氣比他還大,說他年輕任性,大敵當前,連共產黨都把紅軍交出來改編成了第十八集團軍,作為國民**軍副總司令,他難道還囿於派別之見麼?當時淞滬戰場上血肉橫飛,填進去一個師,很快就會被打光,中央軍精銳幾乎拼光,還說什麼東北軍、湘軍、桂軍、川軍?

宋美齡見蔣介石和張學良吵架,就出來打圓場,親自給張學良煮咖啡,溫言細語地勸解,要他服從領袖,以抗戰大局為重。

日本人馬上就要佔領武漢了,再說什麼東北軍集中使用、統一指揮,已經是不識時務了。這個時候的張學良,一心想抗日,好早點打回東北老家,也就不再和蔣介石計較,轉而一心一意地協助蔣介石指揮作戰。

這次衡山軍事會議,張學良也參加了,會場上大家的討論他都聽了,觸動也很大。第一天會議結束後,他來到了蔣介石夫婦下榻的官邸,也就是何健在衡山的別墅,面見蔣介石。

這何公館是一座兩層別墅,下層是軍事會議廳、蔣宋臥室和小廳。

蔣介石在軍事會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