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的實際才能呢?
龐統說道:“當今亂世,善人少而惡人多,宣揚好的榜樣可以改善世風”。
由此可見,龐統的人品並不是羅忽悠所說的那麼小氣,喜歡跟諸葛亮爭一爭長短。
在這點上,龐統和周瑜在羅忽悠的筆下都吃了虧,成了小器的代言人。就連劉備這個豪爽而知錯能敢的正面漢子形象,都成了一個愛哭愛鬧耍無賴的偽君子。
劉備曾經在龐統成為他的軍師中郎將的時候問過:“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秘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你不必隱瞞。”龐統回答:“確有此事。”劉備慨然嘆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由此還可以看出來一點,劉備去江東相親的時候,諸葛亮不僅不贊成,反而是反對的。可是羅忽悠又一次把功勞全推到他身上去了。
龐統到達江北岸,不過一葉扁舟,一個侍讀小僮。
而曹操將所有的大小將領,大小謀士,全部拉到岸邊來迎接他。不得不說,曹操的表面功夫做得很足。至少他讓別人覺得,他曹操真的是愛才、敬才之人。
何況龐統不是邊洪之流,只要不跟他對著幹,他常常都能容忍一二。
就連劉備都犯過一個輕外表的錯誤,讓投奔於他的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署耒陽縣令”。
就是說,用助手的身份來代理耒陽縣令。
可是曹操卻絲毫沒有因為龐統的外表而小看他。
如果不是當初張松表現得太傲,曹操也不會輕慢於他。
因為曹操本身的長相就比較銼,屬於次品一類。因此長相不好看的人,他看了之後打心眼裡覺得親切。
“久聞龐先生大名,今日得遇尊顏,三生有幸!”曹操和身後的眾謀士,呼拉拉的一大片躬身行禮。
就連以夏候淵為首的武將,也都是鄭重的行了個軍禮。
這讓龐統很感動,不過一方面他也提醒自己,千萬別感動過了頭,忘記自己過江的任務了。
眾人的眼神都如同找到組織一般的親切而激動,除了武將外,只有幾個人的眼神倒頗有幾分玩味的感覺。
張鋒、郭嘉、司馬懿。
張鋒能夠感覺出眾人的善意,那麼其他兩個人眼中的意思,他就更能輕易察覺到與眾不同。
他是清楚龐統來是做什麼的,可其他兩個人畢竟不知道。
果然,古人沒幾個是傻子,小看他們就是找死。
怪不行羅忽悠都寫,曹操在赤壁敗後,仰天大哭道:“若奉孝在,斷不使孤有此一敗。”
司馬懿就更不用說了,小小年紀就心機深沉,若不是張鋒對他有救命之恩,也許曹家的將來歷史會重新書寫。
而張鋒也敢肯定,如果賈詡在,龐統能不能活著回去還是件很難說的事。
“統不過一山野之人,安敢得魏王如此大禮!”龐統半是真情半是假意,對著曹操也拜了下去。
這時的龐統對曹操的好感是大增,沒有了歷史那些屠城的暴行,曹操倒是個不錯的老闆,可惜是提前答應了周瑜。
但願這曹操不會隨著五十萬人馬一起葬身在這裡吧。
龐統還很自信自己的身份和才能,能夠完成這次危險的任務。
因為龐統根本不知道,賈詡所負責的毒刺會有著怎麼樣的能量。
如果賈詡本人在,那麼龐統說不定一上岸就被捉了,還是刑事拘留。
很滿意曹操及身後眾人的笑臉,龐統頗有些得意的一一打量這些跟隨曹操打下諾大個江山的人物,突然在張鋒身上停了下來。臉色也為之一僵。
他從張鋒的眼中看到一絲不屑、鄙夷和嘲笑。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或者是張鋒身上的黃金甲太過刺眼了?
龐統揉了揉眼,再看的時候已經從張鋒的眼中什麼都看不到了。
“這位莫非是大漢自高祖以來最年輕的大將軍——張將軍?”
龐統深信自己的一張嘴,從荊州到江東,哪個人不是被他的一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