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這麼多人,這對方的大將居然還不跑?這麼慢吞吞的,不是找死麼?自己這兩千來人一湧而上,踩也踩死他了。莫非有詐?
張鋒玩的又是心裡戰,雖然自己不是學心理學的,但人的心裡多少了解一點。
敵人的後隊趕上前軍,三面大旗在夕陽下被鑲上一溜金邊。
“笮”、“曹”、“呂”!
除了曹字可以理解,這呂、笮又是何方神聖?
張鋒一行人慢悠悠的走,後面人提心吊膽的也緩緩往前移動陣勢。幾萬人被幾十人嚇住了腳步,要是郭嘉知道了,一定會拍著自己肩膀笑著說:“你這貨又長進了!”
張鋒臉上帶著微笑幻想著,身後有人大聲喝道:“前面可是小溫候,濮陽相張鋒張大人?”
張鋒停馬,整個幾十人的隊伍一齊停下,絲毫沒有一點錯亂。
“正是張某!閣下何人?”張鋒眼尖對方陣勢裡有三馬突出,喊話的是其中一人,只是不知道哪個是曹豹?聽說她有個女兒長得不錯,能配得上呂布的會是什麼差貨色?
“在下下邳相笮融,這位是郯城太守,這位是曹豹將軍。”中間那人回道。
地方很寬闊,聲音不大就可以傳很遠。
張鋒小聲“哦”了一聲,然後自言自語道:“看不清長相。”周圍的親衛雖然好奇,但連眼角都沒轉動一下。
長相有什麼好看的?還不是個五肢男人?
第七十七節 歸心
先說兩句,昨天書評裡有兩人發評,說穿越了輔佐曹操的書不看。我就奇怪了,不看就不看,為什麼還要在書評裡留個言?脫下褲子才表示你放過屁麼?
還有,就穿越了輔佐曹操又怎麼了??是不是穿越了就一定要自己當老大?簡介上說得那麼清楚了,本書就是輔佐曹操的,不喜歡可以不看,沒必要裝成大神到此一遊似的留下幾個破字顯擺。
**************************************************************
很多人都說三國第一不要臉,見利忘義的就是呂布,他先後殺了丁原、董卓。
可是跟這個笮融比起來,呂布還只能算是個不及格的小學生。
笮融在陶謙的手下時,負責把廣陵、彭城、下邳三城的糧食和錢物運往郯城,可是被他自己給吞了。後來陶謙不滿的時候,他帶著部下逃到趙昱那裡,眼紅趙昱治下的廣陵民豐國富,趁著和趙昱喝酒之機,一刀把他砍了,然後派兵洗劫城池,帶著收括的錢財又逃到秣陵的薛禮處,同樣的方式做了待之為上賓的薛禮,最後投奔劉繇,可是當劉要他協助豫章太守朱皓攻諸葛玄時,他又用同樣的方式殺了朱皓,佔領了豫章。當劉繇得知後大怒,引兵擊潰笮融部,笮融單槍匹馬逃進深山,結果被當地人斬殺,以頭獻劉繇。這個只知道貪利而無一絲一毫政治軍事覺悟的小人被他自己最擅長的手段結束了生命。
另外,他還是一個大興佛教的人,雖然他本人一點也和佛教宣揚“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慾去奢”的教義不搭旮,但是就是他,利用宣揚佛教之機,發展出只忠於自己的“佛兵”,並用這些狂熱信仰的教眾替他殺人越貨,簡直比“太平教”更要邪。
估計呂布如果參加“反覆無常,見利忘義”補習班學習,遇見笮融要口稱“師傅”。
這使張鋒對笮融比曹豹更好奇。
在這世上,不講點忠義是根本沒辦法生存的。
什麼樣的人會這麼沒腦子?
“不知三位去而復返有何用意?莫非以為張鋒之戟不利乎?”
對面的人馬一陣小小的騷動。張鋒在這裡,已經能說明南武陽已經不是幾天前那個岌岌可危的小城了。
打不打?打起來,沒把握。
不打吧,白來一趟?陶謙那裡怎麼交待?
曹豹拼命的攛唆,想仗著人多贏一場掙點顏面回來。
笮融也想打。如果對方出現在這裡,己方所有的人都到這裡,已經有埋伏早就可以發動了,為什麼遲遲不見動靜?
三個人遠遠的低聲爭著什麼,最後笮融說道:“張將軍,鄙人知道你勇武無雙,我等不是你對手,但我軍十萬大軍,料想將軍也不能全身而退。”
“全軍!攻!”
夠無恥的,也不招降個什麼的,直接就要打了。讓我一肚子說詞沒地方發揮。拖下時間也好啊。
怎麼黃忠還沒來?
一來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