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道:“剛剛涿州衛監軍閻璁從建奴大營逃了出來,帶回來一個驚人的訊息,說是建奴要派兵去萬壽山掘了大明的祖……,還說要斷了我朱家的龍……”
“豈有此理,建奴也太囂張了!”
“萬歲爺,絕不能讓建奴掘了我們大明的祖墳哪。”
“是啊。更不能讓建奴斷了大明的龍脈哪,萬歲爺,這可是關係到大明朝千秋萬代的大事啊!”
堂上的御史言官們頓時就炸了鍋,一個個全都站了出來,慷慨陳辭,更有甚者還痛哭流涕、聲淚俱下。
最後有個禮科都給事中出班奏道:“萬壽山帝陵不容建奴褻瀆,臣懇請萬歲爺立刻調洪督師的九千騎兵前往護陵。”
這個禮科都給事中話音方落,十三道御史,都察院御史,還有翰林院這些清水衙門的芝麻小官們就紛紛出班附議。別看這些傢伙品級不高,都只是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兒,可洪武爺賦予了他們很大的權力。這些人要是聯名上奏,那可就是天大的大事了。
周延儒老奸巨滑,沒敢出來觸這個黴頭。
陳新甲還嫩了點,而且他身上還擔著衛戍北京的重任,必須優先考慮北京的安全,便出班反駁道:“萬歲,臣以為涿州監軍閻璁的話不可信,這很可能是隻是個圈套,目的就是要誘殲洪承疇的九千騎兵……”
“陳新甲!”陳新甲話還沒說完,最先發話的那個禮科都給事中就很不客氣地把他打斷了,聲色俱厲地喝問道,“保護帝陵是何等大事,你竟敢從中阻撓?閻璁帶回的訊息是真是假先不說它,萬一是真,萬壽山的帝陵受了建奴褻瀆,龍脈被毀,你負得起這個責任嗎?難道你想讓萬歲爺落下不孝的罵名嗎?”
陳新甲臉色大變,不敢再吭聲了。
崇禎帝也很懷疑閻璁帶回來的這個訊息的真實性,他更擔心這是建奴設下的專門針對洪承疇的圈套。
可崇禎帝並沒有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因為他對自己的推斷也沒有太大的把握,萬一他強行否定了大臣們的意見,最後的結果卻證明大臣們的意見是正確的,這勢必會損及他作為皇帝的威信。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有大臣站出來反對,崇禎帝就能順坡下驢否定這個提議,這樣就算最後崇禎帝錯了,他也能把責任推到這個反對的大臣頭上,而他崇禎帝卻不會有任何責任,皇帝的威信也絲毫不會受損。
可遺憾的是,這次並沒有大臣站出來反對,剛剛勉強說了一句的陳新甲也很快縮了回去,內閣首輔周延儒眼瞼低垂,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可就在片刻之前,這廝還是兩眼灼灼,一副精神飽滿的樣子。
崇禎帝無奈,只能同意了大臣們的聯名上奏,當廷下旨讓洪承疇帶兵去萬壽山護陵。
歸根到底,崇禎帝還是更看重自己的名聲,更看重皇帝的威信,為了不損及自己的顏面,他也就只能讓洪承疇去冒險了。
宛平,洪承疇大營。
前面不遠就是北京城了,三十萬建奴(多爾袞號稱)就駐紮在廣渠門外,橫戈待旦。
洪承疇也不敢靠得太近,率領九千騎兵在宛平縣駐紮下來,他之所以帶著九千騎兵匆匆趕來,目的不是為了與建奴拼命,而是為了讓崇禎帝和京師百姓安心,也是為了牽制建奴,讓他們不敢肆無忌憚地進攻北京城。
洪承疇用兵素來謹慎,早在剛剛接到崇禎帝勤王詔書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好了對抗建奴的全盤計劃,洪承疇認為建奴兵精器利,急戰難勝,只有深溝高壘,與之對峙,才可能在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中拖垮建奴。
所以大軍一到宛平,洪承疇就立刻下令徵集糧草,準備長期堅守。
洪承疇正與宛平縣令商議徵集糧草事宜,忽見一名身披紅袍的太監在一隊大漢將軍的簇擁下進了行轅,那太監手裡舉著一封聖旨,尖聲大喊道:“萬歲有旨,薊遼督師加太子太保加兵部尚書加左都御史師洪承疇接旨……”
第一百五十三章 洪承疇被俘
傳旨太監已經離開好半天了,洪承疇卻還是神情木然地跪在堂上沒有起來的意思,心腹家將唐士傑趕緊搶上前來把洪承疇攙扶起來。
“唉。”
洪承疇輕輕掙脫唐士傑的攙扶,長長地嘆了口氣。
“大帥,不能去天壽山哪。”唐士傑皺著眉頭勸道,“這其中必定有詐。”
洪承疇是什麼人,哪裡用得著唐士傑提醒?
建奴如果真的要去天壽山挖什麼皇陵,肯定會偷偷的去,等到真的挖開皇陵斷了大明朝的龍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