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小說:漢代宮廷豔史 作者:知恩報恩

公道:”我未辭別項羽,如何可以遽去?“張良道:”項羽已有醉意,不及顧慮。我主此時再不脫身,還待何時!良願留此,見機行事。惟公身邊所帶禮物,請取出數事,留作贈品便了。“沛公即取出白璧兩件、玉斗一雙交與張良。自己別乘一匹快馬,帶了樊噲等人,改從小道,馳回霸上。

張良眼送他們走後,方始徐步入內,再見項羽。只見項羽閉目危坐,似有寢意。良久,方張目顧左右道:“沛公何在?

何以許久不回?“張良故意不答,藉以延挨時間,好使沛公走遠,免致追及。項羽因命都尉陳平,出尋沛公。稍頃,陳平回報道:”沛公乘車尚在,惟沛公本人不見下落。“項羽始問張良,張良答道:”沛公不勝酒力,未能面辭,謹使良奉上白璧兩件,恭獻將軍。另有玉斗一雙,敬贈範將軍。“說著,即將白璧、玉斗,分獻二人。項羽瞧著那對白璧,光瑩奪目的是至寶,心中甚喜。又問張良道:”沛公現在何處?快快將他請來!盛會難得,再與暢飲。“張良方直說道:”沛公雖懼因醉失儀,知公大度,必不深責。惟恐公之帳下,似有加害之意,只得脫身先回,此時已可抵霸上了。“項羽急躁多疑,聽了張良說話,已經疑及范增。范增一時愧憤交集,即將那一雙玉斗,向地上摔得粉碎,且怒目而視項莊道:”咳!豎子不足與謀大事。將來奪項王天下的人,必是沛公,我等死無葬身之地了!“項羽一見范增動怒,也知他是一片忠心,便不與較,拂袖起身入內去了。范增怒氣未消,自回房去。此時席上,只剩得項伯、張良二人,相顧微笑。張良謝過項伯,復託他隨時留意,徑回霸上。一進營門,便見沛公已審訊曹無傷。曹無傷無語可說,沛公便命牽出斬首。張良見過沛公,又把沛公走後之事,詳細告知。沛公聽了,一面派人探聽項羽舉動,一面嚴守營盤,以防不虞。

單說項羽那邊,因有項伯隨時替沛公好言,一時尚無害沛公之意。過了數日,便統大軍,進至咸陽。首將秦降王子嬰,及秦室宗族,全行殺害。再將城中百姓,屠個罄荊然後來到秦宮,將所有的珍寶,一件件地取出過目,看一樣,稱奇一樣,便大笑數聲。忙了一日,始將那些奇珍異寶看完,顧左右道:“帝皇之物,究非凡品。汝等速將這些珍寶,送至營中,交與虞姬收存。她自從事俺以來,小心翼翼,甚是賢淑,賜她製作妝飾,以獎其賢。”左右奉命遵辦。項羽又令搜查玉璽,左右尋了半日,只是尋不著那顆玉璽。項羽大怒道:“必是劉季那廝攜去了。”項伯道:“將軍不要錯怪好人,宮中奇珍異寶,乃始皇費數十年心血,始得聚此深宮,沛公一絲不取,何必單取那個玉璽。或是乘亂遺失,也未可知。”陳平此時,一則恨項羽居心殘忍,稍攖其怒,性命就要難保,此等主子,伴著很是危險;二則看沛公手下文是張良,武有樊噲,如此忠心事主,則沛公之待人厚道可知,已存暗中幫助之意;三則近與項伯引為知己,項伯所言,無不附和。他見項羽因為玉璽一事,似乎又要不利沛公,忙也來介面對項羽道:“玉璽可是可寶貴,惟天子可用。沛公連秦王之職尚未到手,要這玉璽何用?”項羽聽了,始不疑心沛公。便立時下令,有藏匿玉璽不獻者,誅三族。有呈出者,封萬戶侯。後來找尋許久,仍沒下落。誰知真的已為沛公取去。沛公別的貴重東西,可以割愛,他居心想代秦而有無下,豈肯不將這樣東西拿去的呢?這是後話,此刻不必說。且說項羽當時一面尋找玉璽,一面復將沛公驅散的那班妃嬪宮女全行尋回。除已早經逃脫,或是自縊的外,所餘的命站東邊。原定由他親自一個個地挑選,揀出才貌雙全的擬留己和。

嗣由范增獻策,說道:“那班嬪妃,都是曾經服伺始皇、二世、子嬰過的,內中難免沒有忠烈之婦。若是身懷利器,拼死代秦室報仇,一時忽略,竟被她們乘隙行弒,那還了得。最好是褪去衣裳,裸身揀挑,方為穩妥。”項羽聽了大喜,真的如此辦理。當時選了十成之五,留入宮帳。其餘五成,方始分賞有功的將士。從前被沛公幸過的趙妃吹鸞、冷妃梅枝她們兩個,或為項羽所留,或為將士所得,或已逃亡,或已自縊,或為沛公私下攜去,無從根究。惟日後漢宮嬪妃中,並無二人名字,未便冤枉沛公,只好作為疑案。

當日項羽辦過此事,就此回營,對於所留妃嬪,毋庸細述。

獨有他部下的那班文武將吏,個個自命有功,雖然項羽也將己所勿欲,使於他人。那班將吏,可是上行下效,哪肯安穩過去。

早在屠殺民間的當口,先揀美貌的婦女,各人留下不少。內中有一個名叫申侯的,他本是項羽的嬖臣,天生好色,無出其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