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2 / 4)

小說:大唐軍魂 作者:恐龍王

青海之地再次出現繁榮的景色,牛羊成群,戰馬不計其數,李世民多次有嘉獎的詔令傳來,他自己也挺滿意的。

“如此也好,青海之地畢竟比不上長安來得舒適,!”李業詡也回報一個笑容,“待我出征回京後,一定到府上來拜訪!”

“將軍幾次來信中所吩咐之事,我都已經在做了!” 慕容諾曷缽從懷裡取出一包東西來,“你看看,這是取青海附近幾個湖水所曬的鹽,如今附近幾十個州所需的鹽都是由青海都護府提供的!”

在慕容諾曷缽再回青海後,李業詡曾與李世民有建議,青海多鹹湖,可以製作出大量的鹽來,李世民也在給慕容諾曷缽的詔令中,讓慕容諾曷缽關注這方面的事情,到後來,李業詡忙於軍務,都慢慢忘記這事了。

李業詡從慕容諾曷缽手中接過那包精細的鹽,看看與後世的鹽也差不多,李業詡卻沒法與現在所用的鹽作比較,不知哪種質量更好。他甚是汗顏的是,在來唐朝後,他還沒看到過這時代的鹽是怎麼樣的。

“產量多嗎?”李業詡問道。

“想產多少就能產多少!” 慕容諾曷缽還是笑著道。

“哦,你此行回去,將製作鹽的事向皇上詳細地彙報一下,青海所產之鹽,若能有效地生產出來,那隴佑道所有之地,還有西域,都可以用上青海的鹽,這對朝廷的賦稅貢獻也將不少,也可以算你的大功一件了!”李業詡知道古代製鹽還是有難度的,海水裡面的鹽,遠沒有青海一些湖泊中鹽的含量高,若能在青海之地大量開發鹽的資源,不但可以供應隴佑道,及以後設定的安西,還可以以鹽作貿易,賣給那些缺少鹽的地方,為朝廷帶來收入,李世民不是正愁缺少增加朝廷賦稅的東西嗎?

“我明白了,還多謝大將軍指點!” 慕容諾曷缽也似乎明白過來,大喜道。

李業詡含笑不語,他知道,青海之地所提供的那數十萬匹戰馬,也多是慕容諾曷缽之功,李大亮主管軍務,這些民生上的事,還是慕容諾曷缽作主要負責人的。

“哦,大將軍,此番按將軍吩咐由李都護親自使人制作的軍中用鹽,還有用鹽鹹制的數萬擔鰉魚,都以冰鎮,已經使人送到涼州了,可作為軍中所用!”

“那正好!”李業詡還真懷念鰉魚的味道,只可惜現在沒有冷凍保鮮技術,而鰉魚離開青海湖的水後,就極難存活,在長安無法吃到這美味的東西。

而現在有鹽鹹制的鰉魚,還有天寒時取的冰拿來冷凍,應該能儲存多一些時候,軍中物資中,有大量的鹹菜,乾菜類,軍中的這些弟兄們,你們有口福了…

第四卷 軍魂 第三十四章 不破突厥誓不還

慕容諾曷缽在與李業詡會面的第二天。即和妻子弘化公主一道,來向李業詡辭行,往南向長安進發。

大軍在蘭州休整了三天,繼續往西北進軍。

十日後,李業詡所率的前軍抵達涼州,大軍同樣沒有進城,駐紮在城外,李業詡令軍中長史裴行儉帶人,接收了青海都護府轉送到涼州的大量物資。

接替李大亮任涼州都督職的李襲譽行事還是頗有頭腦,將這些青海都護府所籌的及朝廷先一期送達的戰略物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

而裴行儉這個軍中長史,也很讓李業詡感到欣慰,做事很有頭腦,也似天生對數字很有概念,帶著諸曹參軍事,在幾天之內即清點接收完畢。

從青海及涼州近養馬場徵集的三十萬匹軍馬,還有數十萬頭牲畜,也都編入軍中,幾十萬石糧食和戰馬的草料,也大部隨軍帶走,原本物資堆積如山,各類牲畜扎堆的涼州。一下子變得空虛了許多。

而出征的大軍的佇列卻變得更加龐大起來,行進速度也相應地跟著減慢。

從長安一帶籌集的物資,還是源源不斷地往涼州方向運來。

過了涼州,路更是不好走。

高大的祁連山系,散佈在這一片廣大的地域中,大自然的造地運動,造就了許多的高山峽谷,使得道路艱險了許多。因這些地方前些年常有戰事發生,各種基礎建設基本沒有,沒有官方大規模修建的官道,連驛站都是很破敗的,通行的道路大部都是人馬行多了踩出的大道,許多路都是綿延在山谷中或者河道旁,只有一些險要地方,有官府派人進行過修建,通行情況比從蘭州到涼州困難了許多。

過了甘州,行路情況才變得好一些,但也比出長安的路差多了,一路行來,李業詡所親領的第一近衛師,戰馬都已經摺扣了幾百匹,幸好,有大量的戰馬可以補充。

一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