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3 / 4)

派差役押往京城交刑部處理。哪想押送兩名人犯剛出磁州界,迎面碰上魏徵一行人,魏徵攔住官差並說:“我乃諫議大夫魏徵,奉皇太子令,宣慰山東,聽以便宜行事。我受命之日,前宮府左右皆赦不問,今又錮送思行等,誰不懷疑,雖太子遣使,誰能信之?我不能顧避嫌疑,不為國慮。且我蒙太子以國士相待,安能不以國士報之!”說完,魏徵強令開啟枷鎖,縱兩犯自去。差役懾於魏徵奉諭出京,不敢有所違抗,只得回來報告刺史府,刺史府不敢自專,故上報東宮請令定奪!

看了磁州刺史的密報,李世民把密報遞給王珪,說:“你看看這事當如何處理?”

王珪接過密報,瀏覽了一遍,反問皇太子李世民:“殿下覺得魏徵做得如何?”

李世民哈哈笑道:“孤託付得人,可無憂也。”

王珪內心十分佩服新太子的大度和遠見卓識,舉一反三建議道:“李建成、元吉黨羽,雖經敕令赦免,但仍不自安,有些地方官吏,為邀賞賜,常常告官追捕,造成了許多不安定的因素,請殿下再下一敕令:”六月四日以前事連東宮及齊王,十七日前連李瑗者,並不得相告之,違者反坐!這樣才能打消所有人的顧慮,安定人心,穩定局勢。“

“行!”李世民爽快地答應道,“馬上把這條敕令擬發下去!”

幾經磨難幾番死裡逃生的秦王,終於迎來登上大位的這一天。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八日,一個大吉大利的日子,東宮內外,佈置得花團錦簇,到處張燈結綵,喜氣洋洋。虎賁御林軍挺胸凸肚,持槍翱刀,沿甬道兩邊次第排開,顯示皇家的氣派。手持朝天大喇叭的樂手們,鼓著腮幫,拉好姿式,靜聽樂官的命令。顯德殿前,總管一切的長孫無忌,左觀右瞧,檢查完這個,又檢查那個,指指點點,反覆強調,生怕有哪一個細節出紕漏。

“長孫大人,殿下叫你。”一個近侍走過來說。

“我這就去。”

時已至仲秋,為了防止登基大典時有樹葉子落下來煞風景,東宮的樹葉子早被杆子打了好幾遍,但秋風乍起,仍有不少樹葉子無可奈何地落下來,飄落在嶄新猩紅的地毯上。長孫無忌一邊快步往後殿走,一邊指著地上的落葉命令隨從:“叫人拾,快,隨落隨拾!”

李世民像新郎倌似的,站在殿裡讓近侍們侍候著,今兒是登基大典,這繁瑣的輿服制度可不是鬧著玩的,穿什麼顏色,穿什麼質地,先穿什麼,後穿什麼,一點也馬虎不得。宮女們捧來沉甸甸的玄衣纁裳,小心地給新皇上一件件套上。玄衣纁裳故名思義上黑下紅,袞服上繡著十二章紋、上衣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彝;裳有:藻、粉米、黼、黻、此所謂日月星辰,取其照臨;山,取其穩重;龍,取其應變;華蟲(雉鳥)取其光明;粉米,取其滋養,黼為斧形,取其決斷;黼為兩獸相背形,取其明辨。反正所有的花紋圖案都有講頭。

李世民搖搖頭,這些章紋看起來有些雜亂,但仍不失莊重,李世民在鏡子前左顧右看,打量著鏡子裡的自己,見長孫無忌進來,笑問:“孤這身袞服好看嗎?”

長孫無忌也微笑著點了點頭,從近侍手中接過那前圓後方、前低後高、作俯仰狀、前後各有十二旒的大冕,戴在了李世民的頭上,說:“這禮冠一戴上,就更是一個皇上了。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殿下英才天縱,君臨天下後,必將給我大唐帶來無盡的洪福。”

李世民整了整大冕,望了望鏡子中的自己說:

“其實好多人都不知道,孤當皇帝不是為了追求權位,而是想真真正正為天下人謀福。”

長孫無忌連連點頭,以無限崇敬的目光看著面前這個馬上要成為皇帝的人,表示他對“為天下人謀福”那句話的深深認可。

“太上皇那邊怎麼樣了?他還沒決定來不來?”李世民問。

“是啊,太上皇也不說來,也不說不來。不過我們已準備了兩套方案,決不會對太上皇失禮的。”

“還有一個時辰登基大典就要開始了。”李世民望了望窗外說,“你親自到臨湖殿去一趟,聯絡一下裴寂,確保萬無一失。”

“好,我再囑咐一下贊禮官,馬上就去。”長孫無忌拱拱手走了。

天變冷了,但高祖和誰鬥氣似的,仍賴在臨湖殿不走。秋風從清冷的湖面上吹來陣陣悲涼,高祖因年老傷情而變得混濁的眼睛不時地透過窗欞看著湖面,那裡有他無盡的哀愁,也有他數不清的安慰,好像能突然從水面上升騰起他的李建成、元吉和十個孫子的影子。他又想起了老妻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