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仍然存世。
受禪壇位於河南省臨潁縣境內,距許昌市僅15公里。據介紹,原來的受禪壇有三層,非常高大,十分壯觀。當年漢獻帝劉協在壇上請魏王曹丕受禪,親手將玉璽奉上。壇下有400餘名大小官僚和30餘萬禁軍將士目睹了這一事件。
如今,這裡只留下一個荒草叢生的大土堆。直徑300米,高度18米,佔地仍有5280平方米。壇頂有塊鍋蓋大小的地方寸草不生,據說那是當年漢獻帝跪過的地方,為土壇平添了一點神秘的色彩。
距此不遠,有個類似農家小院的建築。那裡擺放著勸進碑和受禪碑。兩碑大小基本相當,受禪碑正面有字22行,每行最滿49個字,全碑共1359個字。現在碑上文字僅存900多個。
這裡平素大門緊鎖,很少有人知道,但這裡面的兩塊其貌不揚且損毀嚴重的石碑,堪稱國寶,是舉世無雙的“三絕”碑!
相傳此碑碑文出自大臣王朗之手,書法是吏部尚書梁鵠的傑作,而刻碑者是當時鼎鼎有名的鐘繇。文章、書法、雕刻,都堪稱絕品,故稱“三絕”碑。作為那個時期保留下來的石碑,它不僅記載了一段歷史,而且也記載了漢字演變及書法藝術發展的過程,其價值很高。
然而,現在它卻被人冷落了。
但歷史畢竟是歷史,這些古蹟文物可能被冷落,但歷史卻不能忘記。
東漢的覆亡一是由於朝政的腐敗,主要表現為皇帝的昏憒,只知貪圖享樂,不念百姓死活。朝政的腐敗導致了184年的黃巾大起義。二是由於制度的弊端,東漢時期,特別是從和帝起,外戚、宦官勢力膨脹,各自結成利益集團,互相爭鬥,攫取權力與財富,致使政治日益黑暗。三是東漢後期的七八朝皇帝,即位時都是娃娃。和帝即位時10歲,安帝即位時13歲,順帝即位時11歲。順帝死後衝帝即位時只2歲,到3歲時死了,繼位的質帝只8歲,到9歲死了,繼位的桓帝也只15歲。桓帝之後的靈帝,即位時12歲,仍是個娃娃。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臨朝,外戚掌權,作威作福。皇帝長大後,反過來要擺脫外戚控制,於是求助於宦官,透過宦官勢力來消滅外戚勢力;下一屆小皇帝登基,外戚又得勢,反過來又要消滅宦官勢力。這樣迴圈往復,把整個東漢王朝攪得天無寧日。最終宦官、外戚兩大勢力在靈帝死後的火拚中同歸於盡,東漢王朝實際也滅亡了。
東漢自光武帝劉秀開國,中經明帝劉莊、章帝劉垣、和帝劉肇、殤帝劉隆、安帝劉祜、順帝劉保、衝帝劉炳、質帝劉纘、桓帝劉志,到靈帝劉宏時出現亡國徵兆,最後到獻帝劉協建安二十五年(220)滅亡,總計12帝,歷時195年。
◎劉協個人小檔案
姓名:劉協
出生:光和四年(181)
屬相:雞
卒年:魏明帝青龍二年(234)
享年:54歲
諡號:獻皇帝
廟號:無
年號:初平、興平、建安
陵寢:禪陵
父親:劉宏
母親:王美人
初婚:15歲
配偶:伏壽
皇后:伏壽、曹節
繼位人:無
最得意:董卓馬前敘亂
最失意:衣帶密詔敗露
最痛心:親自交出國璽
最擅長:隱忍苟活
◎相關閱讀書目推薦
(1)張斌主編:《亡國之君秘聞·漢獻帝——劉協》,時代文藝出版社,
2001年
(2)劉光勝、劉凌著:《漢獻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3)徐淦編文,左川甘繪圖:《中國皇帝大觀·漢明帝~漢獻帝》,
(臺北)曉園出版社,1991年
(4)趙雲田等:《中國曆代開國與亡國皇帝》,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
(5)徐興無:《白日薄西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後記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漢唐遺風與今日中華的輝煌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我們放眼現代、展望未來,就必須正確地回顧歷史,而兩漢的歷史無疑是華採紛呈的篇章之一,是經驗與教訓同在的教材中的一節,理應正確地認識和總結。可是,要做到“正確”二字,談何容易!幸好,中華書局先後出版了《正說清朝十二帝》和《正說明朝十六帝》,為我們拓出了一條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