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正信,要信什麼呢?信我們此心,信一切眾生皆是佛,心即是佛,我們都有心,所以一切眾生都是佛。只是我們找不到自己,不明我們自己的心,不能自己見到自己的本性,因此隔了一層,矇住了,變成凡夫。
凡夫跟佛很近,一張紙都不隔的,只要自己的心性見到了,清楚了,此心就無比的清淨。佛的一切經典,戒、定、慧,一切修法,不管是顯教的止觀、參禪、唸佛或是密宗的觀想、唸咒子各種修法,都是使你最後達到清淨心。清淨有程度的不同,所以有菩薩階級地位的不同,修學程度深淺的不同,也就是了解自心的差別程度不同。
說到信自心,我們都信得過啊!我的心煩得要死,這個信心煩惱,就是絕對的凡夫。無煩惱,無妄想,就是信心清淨,自然達到清淨的究竟;立刻可以見到形而上的本性,即生實相。實相般若就是道,明心見性就是見這個。
所以說要想明心見性,必須先要做到信心清淨,能夠生出實相。看了這個經文,知道須菩提明白的告訴了我們,因為他自己瞭解,才能說出這個道理,讓別人以及將來的人,聽到佛說這個道理,信心清淨,能生實相。
希有的功德
“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假定有一個人,研究這個經典,而到達這個程度,他說,這個人已經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第一希有功德的人是誰?我們在本經前面已經看到,須菩提讚歎佛:“希有世尊”。換句話說,這個人學佛就可以到達佛境界,因為這個人已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這個道理我們先要把握住。下面,他解釋什麼叫實相。
我們講金剛經開始,就解釋了般若智慧,一共有五般若,最難的就是實相般若,就是見道之體。實相般若就是菩提,涅盤,自性,真如,各種名字都是講這個東西。你如果認為實相般若不曉得有多大,有沒有鳳梨那麼大,有沒有蘿蔔那麼大,那你就著相了,那就很糟糕。須菩提叫了一聲世尊,自己又加解釋,說出他自己的心得。
【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這個“是”,青年同學們特別注意,這是古文的寫法,拿現在白話文說,這個“是”就是這個,所謂這個實相這個東西啊,是無相,即是非相。我們應該還記得,前面在金剛經中佛也說過,“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不著一切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等等,都不著相,乃至無佛相,也無非佛相,一切相皆不著,連不著相的也不著了。
實相又是什麼呢?即是非相。分析開來講,無我相,無人相等等;歸納起來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他報告心得說,所謂實相,就是一切無相。在無相的這個成就中,佛勉強給他一個名稱,叫做如來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須菩提的意見,再度的報告說:我啊,就是在佛在世的時候,能親自跟著佛,今天能聽到這種經典道理,“信解受持”,信得過了,解悟到了,再經常領受這個實相境界,隨時隨地在這個境界裡,以此悟後起修。
“信解受持”,也是四個修行的階段,就是後世所有對佛經的解釋。信解受持,也就是教、理、行、果。“信”,把佛經的所有的教理信得過了。“解”,解悟到佛學的各種義理。“受持”,悟道了以後起修,修行以後證果,教理行果。也有一個說法,叫做信解行證。自心信這個理,解悟到了,悟道以後修行,修行以後最後證到佛的道果。所以信解受持,教理行果,信解行證,是同一個修行的情形,這四個字不能隨便當一句話念過去。須菩提說,像我們現在親自跟著佛,聽到這個道理,信解受持,不足為難,不稀奇。因為他們當時親自見到佛,有佛親自指導,當然是不足為難。
誰是五百年後希有人
【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
將來過了五百年,為什麼說五百年呢?為什麼不說一千年呢?或者三百年呢?這就是佛自己對於佛教的說法。佛在世的時候,叫做正法住世;佛涅盤以後,而有些大弟子們還在,仍算是正法住世。五百年以後,是像法住世,那時佛的大弟子們活得最久的,五百年也都要涅盤了,不住世了。自此以後,只有經典、佛像等住世,所以說是像法時代。據說像法也不過五百年到一千年,以後就是末法時代,就是尾巴啦!尾聲啦!末法並不是說沒有,是說真正佛法的修持,快要到尾聲,快要向末了,這是在各種戒律上,各種寓言上所記載佛所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