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肯定是不做什麼賠本的生意,既然他們有意河套地,那邊肯定是有利可圖。
這頓飯吃的盡歡而散,儘管劉家的高粱燒乃是名酒,可商人們都在控制著少喝,因為今晚所說的東西,有太多需要回去消化,還要和人商議。
……
二月十二這天,歸化城這裡還下起了大雪,不過傳旨的欽差也是趕到了歸化城之中。
儘管王通等人還不知道朝中的態度,但看到來傳旨的欽差是代鄒義主持治安司的孟鐸,大家就放心了,派這樣的熟面孔過來傳旨,也代表天子的一種態度。
對王通剿匪大勝,旨意中慰勞和誇讚的意思都有,其中有說道“千頭萬緒,仍命王通總督歸化、大同之地,仍節制統帥大同兵馬與薊鎮剿賊兵馬,便宜行事,待大局穩定,一切理順之後,再行封賞褒獎……”
雖然用的是“仍”字,但旨意的內容頗有趣味,歸化之地本不是大明疆域,這時卻名正言順的劃在了王通管轄的範圍內,從前不過是管著大同鎮剿賊的兵馬,但現在卻是大同兵馬全歸他調遣。
在某種意義上,如今從歸化城到大同鎮,隱約間是個更大邊鎮的規制,各項事務,都是歸王通節制,而且旨意中說的明白,王通一定要將此處穩定下來,朝廷的態度並沒有說王通大軍的程式有什麼問題,而有將這裡吃下的意思。
不過這也是正常,如今歸化城是已經被咬在嘴裡的美味,誰願不願意再吐出去。
“朝中諸公,居然沒有攻訐王某行事囂張,敗壞國體,王某真是意想不到啊!”
這話王通敢說,孟鐸卻不敢接,只是笑著說道:
“王大人說笑了,不過這旨意發下,的確是費了一番周折,大人攻打歸化城的事情,的確在京師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啊”
七百七十九
王通去往山西查辦宗祿一事,朝中大臣就心存不滿,言官士子更不必說,這等事都是文臣的職權,一個錦衣衛指揮同知插手作甚。
不過宗祿這件事扯不清的東西太多,大家不願意沾手也是實情,而且王通在京師一天,萬曆皇帝最信任的人就是他,他離開京師,大家或許可以有些謀劃。
最重要的原因是,王通在京,所作所為看不慣的人太多,可偏生每件事都做對了,對江山社稷大有好處,這就讓人無奈了。
讓王通去查辦宗祿,一來是礙眼的人離開,二來是可以讓他在宗祿這件事情上吃點虧,這樣也影響他在朝中和皇帝心中的地位。
事情發展總是這樣那樣的出人意料,王通去了山西之後沒呆幾天,山西各處傳回來的訊息說道,說這王通根本不知道怎麼調查,居然將那些宗室子弟一個個詢問,當真是醜態百出。
這天子子弟,受凍捱餓,沒見過世面,這等事豈不是丟天家的臉面,皇帝臉上也無光,你王通居然這般做,豈不是意圖欺君。
至於平日文官為何不發宗祿,為何朝中諸公不去改革這等荒唐之策,地方上沒有銀子發下,宗室子弟受苦受窮,只能搶劫偷盜,圍攻官府的種種劣跡,就沒有人去提了。
但言官們想這麼攻訐的,馬上被同僚和長輩一頓痛罵,這道奏疏上去,恐怕王通那邊沒什麼事,山西那邊的地方官就要倒一批,到時候在京師做官的山西鄉黨肯定不會答應,平白給自己招來仇敵。
這件事這麼告一段落,突然間,情勢就是一變,突然間就成了大同邊牆之外,馬賊活動猖獗,往來商旅,屢屢被搶劫殺戮。
原本那些想在宗祿上面找王通麻煩的言官文臣們,這時看出來當初沒動手的先見之明瞭,京師的山西官員以及和他們相善的官吏,紛紛上疏鼓譟,請求出兵剿賊剿匪,兵部尚書張學顏也被弄的焦頭爛額。
平素裡山西、陝西被韃虜騎兵騷擾,百姓被殺戮,軍兵被擊敗,從不見這些人說什麼做什麼,甚至還有上疏抨擊訓練不利,軍兵懦弱怯戰的,而且說對不要妄動刀兵,以和為貴,和俺答部和議既然達成,就要維護千年萬年,保證百姓安居樂業的,也是這一干人。
現在不同了,人人慷慨激昂,都說什麼在大明邊境三百里之地,居然馬賊活動這般猖獗,天朝威嚴何在,如不前往剿滅,肯定無法威服萬方云云。
也有人琢磨著,是不是把馬賊猖獗這件事和王通扯上關係,不過實在是太過荒謬,王通去了是查辦宗祿,和馬賊沒有一文錢的關係,這麼說,豈不是自取其辱。
不能這麼說,能給王通多點麻煩,多讓他擔點責任,到時候出了錯處,彈劾起來也容易,又有人這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