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部分(3 / 4)

小說:錦衣當國 作者:九十八度

可王通領兵出塞的戰果頗為輝煌,如果王通立下大功,那豈不是給他做了嫁衣裳,也有人遲疑不前,不過遲疑是成不得事的,又有人乾脆利索的上奏,說王通正在山西,正好督辦剿滅馬賊之事。

宮中這一次還真的“從善如流”,上疏之後,立刻有旨意去往山西,讓王通承擔剿滅馬賊的重任。

天下間那麼多事情,不過此時山西和京師之間卻成了焦點和中心,每日間都有快馬進出,每日間都有信箋的傳遞,京中言官士子,各個大佬的在前臺操持的門生故吏,都在彼此聯絡,彼此彙集。

訊息傳遞的快,山西那邊的情形京師這邊瞭解的也多,王通主持剿滅馬賊時候,馬賊的活動依舊是頻繁,甚至韃虜的騎兵還大隊而出,邊牆也多報險情。

王通剿滅馬賊無功,而且招惹韃虜,這豈不是錯處,還不知道他做了什麼荒唐事,才招惹了這樣的禍事,這差不多是言官們最希望的結果,彈劾的奏摺立刻蜂擁而出。

這時上疏的,往往是那些為了求名,或者是講什麼文武分別,天下大義,或者是被王通懲治過的那一干人的親朋故舊,真正是朝中大佬的徒黨,反倒是不多。

有些事低品官員或許不知道,但到了一定的位置,很多事情自然清楚,王通在宣府外,在古北口之外的那兩場大勝是實打實的,有這樣的領兵作戰才能,不過是塞外的馬賊,怎麼會費這麼大的力氣,背後不知道有什麼。

身居高位,說話做事都是謹慎許多,不知道真相,誰也不敢輕舉妄動,這讓京師的言潮變得很怪。

剿滅馬賊不利,那就是傷害了山西邊商的利益,來自山西的京官和他們的朋黨自然不會善罷甘休,鼓譟最厲害的就是他們,但也就是幾天後,也立刻偃旗息鼓,熱烈了幾天,突然安靜下去,倒是很讓人錯愕。

本來李三才和顧憲成認為判斷準了大勢,王通不在京師,對這邊的動向鞭長莫及,京師言論洶洶,如果可以趁勢煽動,就可以將王通徹底的扳倒。

他們觀望了幾日,剛要發動的時候,京師的輿論一下子冷了下來,竟然有山西一系的官員在朝中說:

“王大人此去畢竟不熟,想要整飭兵馬,剿滅馬賊也需要時日,各位這般催促,就是幫倒忙了,且拭目以待。”

說話這人平日裡對王通從沒有什麼好話,認為是禍國殃民的奸佞,今日卻說出這些話,實在是讓人詫異莫名,更讓人奇怪的是,附和者甚多。

找人查問打聽了下,真相也很簡單,有邊貿的商人損失慘重,可跟王通親密的大商人正在山西收購物資,各家積存的物資都賣了個不錯的價錢,王通開始是奸佞,現在可是財神,要是得罪的狠了,王大人不買了,那找誰去。

想做文章的也都偃旗息鼓,如今想要攻訐王通,少不得要和山西一系的官員衝突,那何苦來哉,沒什麼好處拿不說,還給自己惹一身不是。

但從萬曆十一年十月開始,也就是王通奉旨去山西查辦宗祿開始,局勢變化的實在是太快了,馬賊的事情還沒消停,突然間又有急報進京,說韃虜大隊騎兵出動,威脅邊牆,大同危急!!

突然間形勢就危急了,京師城內知道點兵事和不知道點兵事的人凡是知道這大同告急訊息的,立刻都是急了。

自大明建立以來,明太祖朱元璋掃遍天下的無敵,還有明成祖朱棣數次北伐的勇武,其餘的時候,差不多都在被動挨打,而韃虜打到京師城下也不是一次,這不止一次的奇恥大辱之中,差不多都是從大同那邊突入。

現在大同告急,豈不是說如今的京師也有危險,京師人人心中惶恐,但畢竟僅僅是告急,韃虜在邊牆外活動頻繁,但還沒有打進來。

為何一年無事,你王透過去查辦馬賊就告急了,這是誰的過錯,自然很明瞭,立刻就有言官上疏攻訐,王通處事不當,惹起邊釁,這還不算什麼,卻有老謀深算的人想到,如果讓王通主持防備韃虜,這樣的責任更大。

雖說王通有過古北口之外的大勝,但那主要是名將戚繼光的功勞,在大同那邊沒什麼良將,大同邊兵素來羸弱,他們正對的可是俺答部王城所在,俺答部是草原上的霸主,對大明這麼多年的戰爭,從未輸過。

到時候,只要王通這邊稍有錯失,或者有什麼小錯處,那肯定就是擅啟邊釁,危及社稷,這等大罪可是要殺頭的。

這一次的朝廷又是“順乎民心”,很快又有旨意,命王通總督大同,督辦防備韃虜一事,這等旨意,無內閣票擬很難發出,但邊塞有警,事關社稷天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