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部分(3 / 4)

小說:錦衣當國 作者:九十八度

帶不知道多少貧戶,他們招募來了送到松江做工,還能博個善人名目,還能在松江這邊做生意賺錢,何樂而不為。

萬曆十八年的上半年,松江府這邊沒賺什麼錢,也沒有太多的稅賦可以交上去,因為各處卡子以及貿易得來的利潤,都是花費在了營建和人工上,能勉強做平賬目而已。

到了六月,三江商行一位去往呂宋的掌櫃回返,在王通面前稟明呂宋那邊的各項事宜。

一切順利,這就是描繪呂宋那邊局勢的詞語,王通的利益分配讓那些海主和豪強們都把呂宋當成了自己的地盤,知道這裡經營的越用心,自己得到的好處就越大,而且他們做的不法之事太多,也隱隱約約將這個呂宋當成退路來經營。

各家都是從大明向著呂宋招募人口,實際上規矩很鼓勵這個,誰招募來的人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誰的領民,可以使用,可以得利。

有了更多的領民,就可以組織力量強大的團練,就可以向呂宋各個島嶼拓荒殖民,就可以獲取更大的地盤和利益。

不過這一切都要和王通的支援分不開,掌握著火炮和戰艦的三江護衛隊,還有作為精銳戰士的禁軍退役老兵,這些是呂宋的屏障,要不然白人打過來那可真是大麻煩。

在這幾個月間,實際上也有白人的商船過來貿易裝卸貨物,他們也看到了岸上的異常,他們當然也看到了漢人的戰艦和岸上的大炮,所以照舊是做生意補充補給,然後離開,但沒有了三江護衛隊的武力,一切恐怕就不同了。

這位掌櫃描述了見聞之後,和王通提了個建議,南洋那邊自成體系,因為路途的原因,從這邊過去的貨物未必比得上閩浙過去的,來回的航程,單向總是不合算,他建議是在呂宋大規模種植甘蔗,榨取蔗糖,這樣,去往松江的船隻就有了裝載的貨物……

——

謝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老朋友ipooo的打賞,謝謝大家!

一千零四十五

不管在那個時代還是這個時代,王通從來不覺得糖這個東西有什麼稀奇的,錦衣衛小旗比起京師裡的權貴富人差的很遠,可吃糖還是吃得起。

隨著長大,隨著對這個時代的經濟越來越瞭解,王通才知道糖在這個時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貨物,從大明去往倭國的航線,運一次糖,且不提回程所帶的貨物,利潤就能有四倍以上,去往南洋,也能有差不多的倍數。

這還是在糖寮裡收來蔗糖,如果自己種植甘蔗,自己榨糖,自己運輸,這利潤還要驚人……

而且王通還了解到,從大明去往歐洲的航線上,也有船隻專門裝運白糖,這條航線幾萬裡,路途遙遠,時間單位幾乎要用年來計算,所運輸的貨物都要有暴利才行,可見蔗糖在歐洲能賣出什麼樣的價錢。

“公爵大人,白人來到大明,最驚訝的一件事就是這裡連貧苦的百姓都知道甜的味道,在從前,我們那裡的老爺們分家產,蜂箱是要作為重要財產列在明細上的,還有傳說,說是蔗糖第一次到港口的時候,有人嚐了一口,立刻去教堂懺悔,他被甜味弄的愉悅無比,以為自己墮落了。”

南洋的氣候實際上很適合蔗糖的生長,不過土著們連種地都不願意,更不用說種甘蔗了,漢民們自然是能手,那名掌櫃和王通提了之後,王通自然是大力的支援,馬上說明,不管是需要什麼,都可以和松江這邊張口。

這個話題不是私下議論,而是將三江系統在松江的各處掌櫃管事叫來公議,大家也不是七嘴八舌,但有價值的議論就可以在這裡提出,而且會得到嘉獎。

既然說起,大家群策群力,卻說到了別的,呂宋那邊適合種植甘蔗,但畢竟人力上還有侷限,不能完全投入到種植業中,要抽調人手在港口,在團練上,土人的侵襲也不得不防,但呂宋的北邊倒是有個更好的地方。

這地方名字不少,一個名字王通沒聽過,喚作“雞籠”,一個名字王通很熟悉,喚作“臺灣”。

在閩浙東邊的這個大島一直沒有得到什麼充分的開發,真正大陸上的人涉足那裡,還是三國時候的吳國去搜檢人口,再之後,就再也沒有什麼聯絡。

煙瘴之地,山中又有野人,而且山地多,大陸又沒有什麼船隻去那裡,自然沒有人涉足,南洋那裡雖說土人也是混賬,可畢竟是有人類居住,相對文明些。

可相比於呂宋,臺灣也有臺灣的好處,比如說那邊沒有什麼土人侵襲的壓力,也不用擔心海上的白人殺過來,可以從容經營,而且那裡雖說偶然有海盜和漁民為了避風停駐,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