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萬曆皇帝臉猛地漲紅,語氣中充滿了怒氣,又是問道:
“王通,為什麼要辭官,朕待你難道有什麼虧欠?”
“陛下,京師風波已經平定,臣若在京師,陛下如何對百官臣子。”
王通的語調平靜,沒有任何的波折,他的平靜讓萬曆皇帝更加的憤怒,再也沒有什麼壓抑,直接咆哮了出來:
“朕是天子,朕想要如何就是如何,你是朕的忠心臣子,你在朕這邊,為朕忠心耿耿,朕為什麼不能對百官臣子?朕覺得能對,你為何覺得不能,你是天子?朕是天子?”
最後這句話說出,偏殿中的諸人無奈的對視了一眼,宦官們都是屈膝跪了下去,大臣們重新低下了頭。
王通磕了個頭,繼續說道:
“陛下息怒,臣今日為定北侯、錦衣衛都指揮使,權重一方,又有傳聞,說陛下將使臣都督京營,陛下,如此一來,錦衣衛各司加上京營兵馬,京畿要地五分之三以上的兵力在一人手中,臣如何自處?”
萬曆皇帝愣了愣,卻沒有立刻出聲否認,下面的大臣們卻交換了一下眼神,讓王通都督京營的訊息他們也是聽到,今日看萬曆皇帝這個反應,那就是確定了,王通繼續說道:
“大明天下,陛下最大,若臣比君大,那則是社稷動盪的禍事,臣下當有臣下的本份,臣自知有功,陛下當封賞,但臣已有如此高位,已經無可賞賜,讓陛下為難遲疑,已經是臣下的罪過,臣不願如此,臣請辭官。”
“王通?你的意思是朕刻薄寡恩,你擔心朕今後猜忌?”
“臣不敢,陛下,臣自知此舉欺君大逆,但臣今日惹陛下動怒,卻是為了全今後君臣情分,臣為武人,不知文飾言辭,但言語皆是赤誠,還請陛下三思。”
萬曆皇帝中間插話,聲音森冷,已經沒有了什麼情緒,王通回答的依舊從容,說完“三思”那句話之後,王通直起身拱手,鄭重其事的又是拜下,直起身時,和萬曆皇帝對視了一眼,王通神情坦蕩,眼神堅定。
看到王通這個表情,這個表情上,沒有預料中的怨氣,甚至也沒有預料中的笑意,只是鄭重其事,坦坦蕩蕩,萬曆皇帝頓時明白,王通真是在辭官,而不是在發洩什麼去年被敲打,被放逐的怨恨。
萬曆皇帝長吐了一口氣,卻是沉默了下來,殿堂內又是安靜一片,但這次安靜的太久了些,萬曆皇帝久久沒有出聲,太監和大臣們都是悄悄抬頭。
萬曆皇帝還是站在那裡,看一眼王通,然後又掃視殿中的內廷外朝的大佬,神色變幻,張開口又閉上,遲疑了好久,才低聲問道:
“王通,你是擔心朕的猜忌嗎?”
“臣不敢!”
“王通,你是不是怕,害怕去年你大功歸來,卻被朕在賜婚上悶了一下,然後又打發你去江南,你覺得朕容不下有這樣大功的你,與其等到朕給你難堪,不如自己先行請辭,也好免了那時的麻煩。”
“天心聖意,臣不敢妄自揣度,臣辭官的理由方才已經說明,臣就是要全臣子的本份,不敢讓陛下為難,所以才請辭本官。”
王通又是直起身,朗聲回覆,萬曆皇帝抬手指著王通,想要說什麼,頓了頓還是沒有開口,真正沉默了下來。
這次沉默的時間比較久,太監和大臣們年紀最小的也在四十五歲上下,上朝叩拜都是彎腰就起,並不那麼辛苦,即便是這樣,大家的膝蓋裡也有棉墊內襯,年紀大了保持這個姿勢,實在是吃不消。
沉默的時間太久,很多人就無法保持這麼僵硬的動作,都是紛紛抬頭或者是做些動作,大多是彼此交換神情眼色,現在這個局面無人能料到,大家都在防備的是,一個權傾朝野,甚至超過當年錢寧和江彬的大權奸,而且這個人文官們根本沒有辦法限制住,他有財權,有兵權,又有內廷大佬的相助,甚至有鄭貴妃的支援,他可以肆無忌憚。
更加可怕的是,王通年紀很輕,也就是說,他現在這個地位不是終點,僅僅是剛開始而已,接下來還不知道會如何,而大家則會因為老病一茬茬的換下。
想了很多,也計算了很多,沒有人能想到,這樣的王通居然這般的知道進退,居然在朝會上公然辭官。
如果說萬曆皇帝私下召對,王通說出這個,那或許是故意做姿態,但在這麼正式的場合說出,有內外中樞之人旁證,如果定下來,有什麼反覆可就難了。
新任兵部尚書畢鏘跪在那裡遲疑了下,咬牙直起身拜了拜,朗聲說道:
“陛下,臣有一言,王大人此舉雖然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