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卻是急流勇退之舉,他這一退,令陛下可以安排從容,也讓天下人可以安心,更是讓陛下和王大人的君臣情分可以兩全,今後定成佳話。”
萬曆皇帝嘴角泛起一絲冷笑,剛要說話,內閣次輔王錫爵也是出聲,開口說道:
“陛下酬功,封賞王大人,這本是應有之義,可田宅爵位可賞,兵權卻不可輕與,王大人自己將,若是錦衣衛京營都在一人之手,再加上王大人與虎威軍又有關聯,京畿之地武力大半在一人之手,即便是王大人忠義,就怕有奸邪小人覺得有機可乘,要在其中挑撥鑽營,陛下,唐時禁軍之禍,難道不是教訓嗎?”
“你們這倒是老成謀國啊!”
萬曆皇帝漠然了許久的臉上終於泛起了一絲笑意,不過卻是冷笑,兵部尚書畢鏘不敢再說,王錫爵卻磕頭下去,也是朗聲說道:
“陛下,臣等在此位,就要做謀國之思!”
“請陛下慎思!”
王錫爵那邊說完,內閣首輔申時行也是沉聲說道,跪拜扣下,內閣六部諸臣都是跟著叩拜下,齊聲說道。
萬曆皇帝嘴角抽動了下,想要說什麼卻又是停住,他突然發現,這是一個好機會,王通如今的情況和去年一樣,甚至比去年還要麻煩了,去年的時候,王通不過是立下了前無古人的邊功,那時候不過是擔心王通跋扈不可制,才想著敲打,如果不敲打,定北侯和錦衣衛都指揮使的位置也足夠酬答。
可現在,王通沒有計較當年的敲打和安排,依舊是冒著大險潛回京師,調集兵馬徹底壓服了文臣,這次如果有一點的錯,王通都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都會成為眾矢之的,可王通依舊是站在了萬曆皇帝這邊。
這樣的功勳,這樣的表態,就必須要封賞了,但王通目前牢牢掌控著錦衣衛和順天府,又和虎威軍有嚴密的關係,讓他掌握京營,是因為找不出更放心的人,但讓王通掌握了,臣下的力量太大,又讓人有種種的擔心。
實際上,現在的王通,即便是不讓他掌握京營,他的權勢和力量已經足夠讓人擔心,如果趁這個機會,不管他是真想辭官還是有什麼別的打算,順水推舟的卸掉他的權位,那就可以放心了……
什麼三方平衡,什麼功勞,萬曆皇帝一時間都有些顧不得了,能解決這個……不過,沒有王通的話……
九百零五
為人君者當講權謀,萬曆皇帝年紀漸長,宮內宮外,從小時到如今,經歷過各種各樣的事,越來越知道權力制衡,越來越知道防人之心不可無,臣下的權力大了,就要小心,如果任由其做大,就會威脅到皇帝自己的地位。
王通率軍從北地歸來之後,功勳太大,所以要敲打,要制衡,王通自己也懂得謙退,去江南,自我放逐去北地。
但王通走了之後,文臣們行事迅速變得肆無忌憚,用立儲的事情將萬曆皇帝逼入了絕境之中,文臣們想要取得張居正當年的權勢,太后想要徹底的控制朝政,自己不敢動用軍隊,只能讓他們穩住不動。
在王通沒有回京之前,儘管爭議的僅僅是立皇長子為儲,可萬曆皇帝卻感覺到那是對自己皇權和皇位的逼迫,感覺到皇位不穩。
王通率大軍在歸化城和俺答部交戰,慈聖太后在京師給萬曆皇帝巨大的壓力,等到王通凱旋歸來之後,一干人立刻是偃旗息鼓,這一次也是如此,宮中宮外又是裡外串聯,萬曆皇帝窘迫無計,到最後又是王通回來,然後一切平息,萬事安然。
現在王通辭官,如果順水推舟,就不必擔心王通這邊權柄太重,也不用擔心什麼君臣失衡,可是王通就這麼走了的話,誰知道還會不會有這樣那樣的風波,王通兩次來救援,兩次都被貶斥,那接下來,他還會再來嗎?或者說,別人看到了王通的下場之後,還會這麼義無反顧的過來嗎?
萬曆皇帝可以信任的這些人中,王通是唯一有這個能力,而且證明了自己忠心的人,其他人有沒有這樣全域性協調,滴水不漏的能力不好說,他們有沒有這樣的忠心耿耿更不好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和王通一樣,能夠保證忠心,而且還可以在兩次如此大的落差之中保持自己的忠心。
奉天門偏殿中很安靜,萬曆皇帝沒有坐下,站在那裡神色變幻,其餘的人都是跪著,除了王通姿勢不動,從容自若外,其餘的人都在交換眼神,又或看看萬曆皇帝的臉色。
文臣們已近不敢再說什麼,方才申時行、王錫爵和畢鏘的諫言已經屬於火上澆油,萬曆皇帝已經有了怒意,如果繼續再說的話,必然遭來雷霆之怒。
跪著的一干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