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部分(2 / 4)

小說:流雲劍 作者:花旗

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吳三桂。

二十一日,李自成與吳三桂在一片石發動大戰。

二十二日清晨,清軍進至離山海關城僅二里,吳三桂見情勢危急,率輕騎寥寥數員衝出重圍、飛奔至關城東二里的威遠堡清軍營壘,跪降於多爾袞。

吳三桂表示:“倘若清軍不願助山海關明軍,我也不願返回山海關督戰,李自成大軍必在攻陷山海關後,一鼓作氣攻向清軍!”

多爾袞見吳三桂歸順非詐,接受吳三桂的請求,多爾袞令吳三桂按滿洲習俗剃頭,許諾將皇太極長女建寧公主嫁給吳子吳應熊。

此後,多爾袞命令碩英郡王阿濟格、多羅郡王多鐸率勁旅八萬,在規定時間內分別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進入關內,吳三桂所部系白布為號擔任前鋒。

四月二十三日辰時,吳三桂軍漸難支撐,據守北翼城的一支吳三桂軍向大順軍投降,多爾袞在歡喜嶺的威遠臺上觀戰,下令清軍從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三路進關。

大順軍因攻堅一晝夜未能奪關,乃改取野戰,自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布一字長蛇陣,成決戰架勢。

多爾袞以吳三桂部為右翼迎戰,重兵則鱗次列陣於渤海濱大順軍陣尾薄弱處,待機出擊,並告誡各部不得急進。

大順軍不明清軍意圖,仍按原計劃向吳三桂軍緊逼,令旗左右揮動,來回衝殺。吳三桂因有清軍壓陣,死戰不退。

此時大風突起,揚塵蔽天,不利於不熟悉山海關地理的大順軍,雙方展開肉搏,大順軍不顧傷亡,把吳三桂部團團圍住。

血戰至中午,雙方均折損數萬人,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無力再戰。

多爾袞見狀大喜過望,因此急令阿濟格、多鐸各率兩萬精騎,乘風勢、揮白旗,對陣直衝大順軍。

疲憊不堪的大順軍完全沒有料到清軍會直接參戰,猝不及防之下陣腳大亂。加上大順軍沒有和滿清騎兵作戰的經驗,傷亡人數急劇上升。

申時初,統兵大將劉宗敏身中三箭負重傷,大順軍損失過半之後終於開始潰散。

李自成見敗局已定,急令餘部且戰且走,立即向永平方向撤退。

老奸巨猾的多爾袞知道眼前就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因此在馬背上口頭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同時命令他率部作先導一路追殺,直撲京城。

二十六日,李自成率領殘部三萬餘人逃回京城。

二十九日,李自成在京城稱帝,怒殺吳三桂家大小三十八口洩憤。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決定由山西、河南兩路撤退,到長安憑藉黃河天塹穩定局勢。

從攻入京城到退出京城,前後僅四十二天。

五月初三庚寅,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從南京自大明門進入大內,至武英殿行監國禮。

五月十五日壬寅,朱由崧即皇帝位於南京紫禁城武英殿,以次年為弘光元年,其國號依舊為“明”。

崇禎十七年(一六四四年)六月六日,多爾袞佔領京城,同時將都城從盛京遷往京師,宣告滿清正式入關爭奪天下。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0577、熊儲稱帝

局勢瞬間惡化,已經由不得熊儲繼續觀望。

崇禎十七年,建文兩百四十六年(一六四四年)十二月九日,熊儲終於答應登基稱帝,國號大明,改次年為興漢元年。定都緬越王府,以桂林府為陪都行在。

左丞相萬練,右丞相苗三冠,兵部尚書彭無影,吏部尚書張毓秀,刑部尚書侯銘德,戶部尚書孫學易,工部尚書孟凡。

以嵐兒為皇后,袁鸝卿為文妃,嚴二孃為明妃,苗若蘭為蘭妃,武藤蘭為麗妃,曼黛莉為珍妃。

熊儲登基稱帝和當初當王爺一樣,同樣沒有祭告天地。

因為他從來不相信什麼老天爺,而且現在局勢岌岌可危,根本不是加官進爵,安享太平的時候。

稱帝的目的是為了戰略大局,主要是做給外人看的,所以熊儲宣佈稱帝的唯一文告,就是一篇《討女真檄》:

“朕以幼衝,曾為奴隸,又作殺手。混跡於草莽,藏形於民間。妄解俠之本義,不知此生何之。有二三忠誠勇烈之士,旦夕而進逆耳忠言,朕故知俠之真諦。”

“惟我大明多難,山河破碎,正是忠臣義士甘就斧斤之時。朕乃建文帝后裔,自當挺身臨難,挽狂瀾於既倒,整國祚之將傾。”

“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方今女真番奴毀我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