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部分(3 / 4)

小說:流雲劍 作者:花旗

城,摧我社稷,喪我傳承,屠我百姓。罪大及天,罄竹難書,非滅盡不足以靖天下。凡我中原臣民,無論順逆,皆有屠滅番奴,重振漢家天下之重任。”

“至於數典忘宗,靦顏事仇者,皆為大明當滅九族之逆賊,人人得而誅之。今明格賞如左:誅殺范文程、洪承疇、祖大壽、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吳三桂等逆賊一人者,賞萬金,封總兵,領將軍銜。傳檄天下,鹹與知聞。”

熊儲最終決定登基稱帝,並不是他已經想通了所有的問題,而是過去半年時間就沒有一件事情讓他順心,已經到了國事糜爛的程度,屬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崇禎十七年六月,整個河北就李自成一支孤軍與清兵奮戰。雖然大順政權採取了一些緩和矛盾的措施,努力穩定局勢,但沒有任何實際效果。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李自成進入京城以後殺人太少,牛金星大肆啟用了明朝降官降將。大順軍獨鬥滿清精銳騎兵連敗九陣,那些降將紛紛倒戈反叛。因為滿清入關,打的旗號是“誅滅叛逆,為崇禎帝復仇。”

李自成並非不能容人之人,對於當面忤逆自己的人,他很少追求責任,更不惱羞成怒的殺人。

負責京師城防的襄城伯李國楨,被抓捕後不肯下跪,而是背對著李自成站著。

李自成有些惱怒:“為何不跪?”

李國楨昂然回答:“我乃明朝大臣,沒有向你流寇下跪的道理!”

李自成便威嚇道:“不跪則把你凌遲處死!”

李國楨回嘴怒斥:“隨你的便!”

李自成又威脅道:“不跪就把你全家凌遲處死!”答仍是隨你的便。

當李自成說到不跪將把全城百姓凌遲處死時,李國楨這才跪下,不過仍是反面而跪,而且口中仍說道:“我是為全城百姓而跪,並不是向你下跪!”

對於這種反覆頂撞自己的一個戰俘,李自成也沒有處死他,而是把他暫時關押。

正因為如此,京師文臣武將數千人,為大明朝殉國的不到三十人,反倒是重新當官的有一千多人。

第二個原因,前敵主將劉宗敏部下殘餘四萬三千人,每個人都是腰纏金票,多則數千金,少則二三百金。流民就是流民,現在有錢了就想回家享福,根本不想繼續戰鬥丟了小命。

七月,大順軍在河北一敗再敗,七十萬大軍已經不足四十萬,被迫南渡黃河走歸長安。

英親王阿濟格、平西王吳三桂和尚可喜三路大軍十三萬人緊追不捨,李自成在長安仍然不能立足。不久放棄長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

九月,李自成到達平陽後,重新集結長安附近的兵力三十五萬餘人,準備對清軍展開全面反擊。

多鐸督促孔有德、耿仲明等明朝降將,統帥漢白旗、漢紅旗十五萬餘人,根據多爾袞的命令,組成東路大軍進攻山東,準備一舉拿下剛剛建立的南明小朝廷。

十月中旬,阿濟格、吳三桂、尚可喜統帥的清軍西進受阻,迫使多爾袞改變原定計劃:暫緩對南明王朝用兵,派多鐸前往增援,並且要求先救懷慶、後取潼關,繼而與阿濟格部夾攻長安,從而對河南、陝西形成了兩面夾擊之勢。

十月二十日,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多鐸的部隊,一共有六十餘萬人,在函谷關以西、潼關以東二十里外擺下戰場。

二十九日,潼關戰役開始。因為阿濟格、多鐸集中了四百多門大炮猛轟,李自成的主力部隊十六萬人在劉宗敏率領下,雖然悍不畏死地反覆衝殺,但是損失極大,主力部隊十不存三。

十一月,張獻忠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以原明蜀王府為皇宮,登基稱帝。

大西國正式成為與長安李自成已建立的大順國、南京的南明弘光帝政權,以及業已入主北京的清朝鼎足而立的第四個國家政權。

張獻忠稱帝之後當然要拓展疆土,可是能夠拓展的方向沒有選擇,向南、向東都不行,所以張獻忠選擇北進漢中攻打李自成的後方。

李自成也沒有想到張獻忠會在這個時候給自己捅刀子。

面對阿濟格、多鐸、張獻忠的三路夾擊,李自成被迫放棄關中南下。

這是一個巨大的戰略錯誤,也算是拼命的無奈之舉。

大順軍成立以來,就是和大明衛軍作戰,對於滿清騎兵的野戰騎射能力,並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也沒有找到更好的應對之策。

結果大順軍向南撤退到河南平原地區,變成了滿清的騎射部隊的天下。兩軍先後大規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