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我怕遭天譴,所以替自己修善行。”
史進泰這幾日正是缺糧,又不敢違背高陽王‘不取民物’的宗旨,全軍上下都是緊著褲腰帶過日子,此刻給他糧食無異雪中送炭。
副將看著糧食,舔了舔嘴唇道:“將軍,怎麼辦?”
史進泰叫道:“什麼怎麼辦!讓人過來背糧食開飯!”
城頭上。
斐旭回身笑道:“我贏了。”
費五站起身,拍了拍屁股,“高陽王還未投降。”
“不過時間問題。”
“平滬之糧少說可以支援三年。但勤王三師卻耗糧更巨。”
斐旭道:“奉陽一降,高陽王退路截斷,再做網中掙扎也是徒勞。這點,高陽王應該比我更清楚。他現在缺的,不過是投降的臺階罷了。”
費五道:“那你覺得他的臺階在哪裡?”
斐旭伸手一指,“北方。”
乾坤殿。
數月的抑鬱之氣終於一掃,來往宮人臉色也是喜不自勝。
惟獨這座宮殿的主人卻依然愁眉難展。
安蓮瞟了眼案上奏摺,“皇上還在擔憂平滬之事?”
“高陽王一日不降,三軍糧餉便一日不能斷。”明泉頭疼地按著眉心,“孫化吉這幾天都快成孫火急了,朕怎麼能不擔憂。”
安蓮沉思道:“我有一計,或能讓高陽王棄城。”
明泉喜道:“快說。”
“此計還須靠北夷王。”
明泉先是皺眉,而後恍然道:“莫非……”
“不錯。”
明泉點頭道:“不錯,若是如此,的確會讓高陽王棄城。只是此計未免有失光明。”
“皇上覺得百姓與名聲,孰輕孰重?”
她嘆了口氣道:“朕曉得了。”
永諧二年四月二日,北夷王突率大軍南下,駐軍兩國交界。
永諧二年四月六日,高陽王開城門降。
永諧二年四月十日,史進泰投降。
歷時六個半月的樊雍之亂終於平定。
永諧二年四月十五日。明泉下旨召靜安王、羅郡王尚融安、藺郡王、斐旭、彭嵐、徐特、孟子檀、夏淳淳等八大功臣入京城,是為史上著名的‘八臣聽封’!
《帝色無疆》蘇俏 ˇ謎底ˇ
嚴冬在層層春風的驅逐中漸漸消退。
去年九月以來的凜冽寒風颳得整個宣朝傷痕累累。而如今,細碎的春雨綿綿而落,一滴一點地舔舐大地創傷,滋潤萬物於無形無聲。
明泉拿起倚靠在廊邊的傘,在漫天金雨中支撐出一方乾土,走向正迎水露而怒放的梅花。
“冬去春來,又是一片勃勃生機。”範佳若打著傘從廊的另一頭氣定神閒地走出來,“花有開謝,雨有落收,惟獨人,少來老去,只能走一遭。”
明泉伸手摸著梅花花瓣,頭也不回道:“朕記得說過不見。”
範佳若邁前一步,面色肅然道:“皇上可是也要做那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事!”
明泉縮回手,轉頭冷笑道:“那就請範姑姑告訴朕,你這個弓打了多少鳥?又逮了幾隻兔子?”
範佳若抿唇道:“臣指的是臣父!”
“範拙。”明泉點點頭,“他的確是立了不少功,雍州能順利歸降他也出了力。不過……朕為天子,他為朝臣,在朕需要他的時候,他棄朕而去,是為不忠。他投奔高陽王,高陽王則為主,他為僕,在危機時刻他又賣主求榮,是為不義。告訴朕,如此不忠不義之人,朕難道不能藏之烹之?”
“臣父一生為朝廷忙碌,侍奉兩代天子,任職吏部,可說兢兢業業,鞠躬盡瘁。而後年老體邁告老還鄉也是人之常情,何來不忠之說!他投奔高陽王之時,高陽王尚是大宣最尊貴的王爺,皇上最親近的兄長,連皇上也親口說過與他情比天高。臣父輔佐他無異輔佐皇上,輔佐大宣江山!忠心二字,可說當之無愧。高陽王起兵造反,臣父力勸無效,才轉而說服奉陽官員,棄城而降,歸根結底,更上為了顧全天下大義!臣愚昧,如臣父這般為皇上盡忠,為大宣盡責之人,若還要擔上不忠不義的罪名,那臣就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向皇上盡忠了!”傘在空中轉了一圈,啪地落在地上。
明泉冷笑一聲,“說得真是感人肺腑,說得朕都想封他為一等公了。你說他年老體邁告老還鄉,說得好,急匆匆地留一封奏摺給朕,連恩都不謝,面都不見就拖著年老體邁之身興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