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果然笑笑不問了,只說:“找個什麼時候,你跟他婉轉地說一說,自己都弄不清的事,最好別談。”
“我跟他說過。”醇王噘起嘴唇,也是對他五哥大表不滿的神情,“我說,咱們得連成一條心,對付肅順,自己親弟兄,怎麼反倒拆臺呢?他說,大夥兒都是這麼說,叫我有什麼辦法?簡直是不可理喻。”
“他是糊塗人,你可不糊塗。”恭王停了一下又說,“你記住,在這兒隨他們怎麼說去,你不用跟他們動真的。反正回了城,好歹總得見真章兒!”
“回了城,”醇王極興奮地問道:“六哥,你預備怎麼辦?”
“這會兒還沒有準稿子。走著瞧吧!”
這話讓醇王覺得委屈。他自覺已頗能有所作為了,而這位六哥,還是把他歸入老八、老九一堆,當做一個孩子,什麼要緊話也不肯說。
自然,看他臉上的表情,恭王便已知道他心裡的話。“你別忙!”他安慰他說,“我知道你是我一個好幫手,可是我實在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做?等我想妥當了,少不了有你賣力氣的時候。”
幾句話,立該又把醇王說得滿懷興奮。打倒了肅順,當然是六哥當權,那時候就決不會光幹這個擺樣子的“御前大臣”了!他才疏而志大,一直在想整頓八旗親軍,練成勁旅,縱然不能步武創業的祖宗,鐵騎所至,縱橫無敵,至少也要旗幟鮮明,器械精良,擺出來滿是士飽馬騰,顯得極精神的樣子,才能把“到營要少、僱替要早、見賊要跑”的壞名譽洗刷掉。
他在想著未來,做哥哥的卻在想著過去,“我實在想不明白!”恭王困感而傷心地,“先帝何以始終不願意跟我見面,臨終也沒有一句話交代!”
“那都是肅六一手遮天!”醇王憤憤地說,“病重的那幾天,老五太爺帶著五哥和我,特為去問安,說不上兩句話,就讓肅六使個花招,給攆出來了。”接著,他把大行皇帝崩逝之前的情形,細細說了給恭王聽。
“唉!”痛心的恭王,唯有付之浩嘆。
“大行皇帝對不起咱們,咱們可不能對不起大行皇帝。得把阿瑪遺下來的基業,好好保住。”
“就是這話了。”恭王頗為嘉許,“咱們弟兄都存此心,大清的天下,一定能保得住。”
看來是泛泛的話,其實含意甚深——指肅順、也指洪楊,醇王倒是好好地體味了一會,把的的話緊緊記住了。
“六哥請安置吧!”醇王站起來請了個安,“我跟你告辭。”
“好,我還有幾天耽擱,再談吧!”恭王把他送到廊沿,又低聲說道:“以後,有什麼事,我會讓曹琢如告訴你。宮裡有什麼話傳出來,你也告訴琢如好了。”
恭王的想法,與曹毓瑛的“靈感”不謀而合,曹毓瑛也已想到,從醇王身上,可以建立一條穩妥的交通宮禁的秘密通路。
醇王福晉是西太后的胞妹,出入宮禁,無足為奇,而作為近支親貴的醇王,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個不容易想得起來的、無關重輕的人物,所以由這條線來傳達秘密訊息,十分可靠。歷來宮廷中有大變局,成敗關鍵,往往繫於一個“密”字,現在自然而然有此一條路線,真是天意安排,成功可必!
興奮的曹毓瑛,由這個發現,細心推求,他認為恭王根本不必再進宮當面回奏,御前召對,摒人密議,一上去就是個把時辰,任何人都會有所猜疑,何況是虎視眈眈的肅順?所以能有辦法避開猜嫌,又何樂不為?
不但恭王非萬不得已不必進宮,就是自己,非萬不得已亦不必與恭王見面。一想到此,他改變了主意,原來準備第二天再找機會,繼續他與恭王因醇王不速而至打斷了的談話,現在不妨以筆代舌,作未竟之談。
於是,他剔亮了燈,拈一張在京裡琉璃廠紙鋪特製的仿薛濤箋,握筆在手,稍稍思索了一下,揮毫如飛,傾刻間就寫完了一張信箋,立刻又取一張,接著寫下去,一口氣寫了七張才擱筆。
第六部分慈禧全傳(六)(8 )
這七張信中,沒有一句套語,看來是個極其切實的“條陳”,首先就說了所以“函陳”的原因,然後建議恭王要“示人以無為”,梓宮不妨多叩謁,太后卻要少見面,同時透過醇王夫婦的關係,向兩宮太后申明贊成垂簾,但不能操之過急的苦衷。
至於試探垂簾,朱學勤所設計的發動清議,需要加緊進行,下一步就看肅順他們的反應而定,他們如果是無可無不可,則只要有個御史,上一道奏摺,正式提出垂簾的建議,原折發交王公大臣、六部九卿、翰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