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便談起醇王的一個奏摺——醇王管神機營管了十年以上,忽然上折,請將由八旗挑選而得,集中在神機營操練的禁軍,仍舊撥歸原旗,說是“以復舊制”。皇帝頗為困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摔紗帽”?
“還不是為了餉嗎?”慈禧太后雖已歸政,仍舊每天在看上諭,戶部所奏“部庫空虛”的摺子,說各衙門奏支挪借,除了內務府以外,就是神機營。想來醇王為此不快,所以奏請“復舊制”,餉歸各旗關支,神機營就不必空擔奏支挪借之名了。
這樣一點明,皇帝方始恍然,醇王必是預先已經知道戶部的原奏,有意“鬧脾氣”。對這位“七叔”,皇帝並不怎麼樣敬服,但因為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夫,不能不另眼相看。好在根據戶部原奏所下的明發上諭,已經特別敘明,“八旗兵餉及神機營經費,暨隨時緊要軍需,準由戶部奏明,暫借四成洋稅開放”,醇王的面子有了,氣也應該消了,只要再下一道上諭,一仍其舊,事情就可了結。
慈禧太后當然同意他的處置,只是發覺皇帝僅僅不過敷衍面子,並未瞭解自己培植醇王的深意,培植醇王是為了對抗恭王。從同治四年以後,恭王處處謹慎收斂,慈禧太后認為只要自己掌權,一定可以拿他制服,而皇帝年輕,經驗不夠,日久天長,恭王說不定故態復萌,漸起驕矜之心,就會演變成跋扈不臣。這樣看來,今後要培植醇王,更比過去來得緊要。這一點必得讓皇帝瞭解。
話雖如此,怎麼樣跟皇帝說,卻費躊躇,因為說得含蓄了,怕他不明白,說得太顯露了,又怕引起猜嫌,變成自擾。
想來想去,覺得不妨先從正面來談醇王。
“你七叔的才具,自然不及你六叔。不過他為人忠厚正直,交給他辦的事,不會私下走了樣。”慈禧太后又說,“他還有一樣好處,待人誠懇,屬下都肯死心塌地替他辦事,象榮祿那樣,都是頂能幹的人。有這些人在那裡,他就才具短一點兒,也不要緊。”
“是!”皇帝很恭敬地答道,“將來辦海軍,一定得借重七叔。”
“對了!”慈禧太后很欣慰地說,“軍務交給你七叔,政務交給你六叔。這就好比你的左右兩隻手,你能好好用你這兩隻手,包管太平無事。”
話只能說到這裡,不能再說用那隻“掌軍務的左手”來看住“掌政務的右手”,反正只要兵權在忠誠可靠的人手裡,外而李鴻章、左宗棠,內而恭王等等親貴,誰也不敢起什麼異心。
當然,皇帝不會想得那麼多,那麼深,他只是緊記住了慈禧太后所說的“象榮祿那樣,都是頂能幹的人”這句話,打算著有機會要好好重用這些人。
一存下這個念頭,便接連兩次召見榮祿,問的是謁陵的路途中,如何警蹕。榮祿語聲清朗,奏對從容,一切部署,答得井井有條,皇帝相當滿意。
到了三月初五,皇帝奉侍兩宮太后啟鑾,恭謁東陵。儀駕出朝陽門,先到東嶽廟、慈雲寺燒香,然後按站駐蹕預先修理佈置好了的行宮。王公親貴隨扈的雖多,最重要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恭王、一個醇王。醇王以御前大臣的身分帶著榮祿打前站,一路出警入蹕,歸他綜領全責。恭王則帶著沈桂芬及一班軍機章京,隨攜“行寶”,每天晚膳後,請見皇帝,奏對承旨,照常處理軍國大事。
當然,每天是在轎子裡的時候多,御轎雖大,到底還是氣悶,皇帝視為苦事,得要想個消遣的辦法。
他想下來騎著馬走,但春雨如油,又是山道,載澂不敢答應,看看勸不住,只好去稟報醇王,醇王趕來苦苦相勸,最後說要“面奏太后定奪”,皇帝才怏怏作罷。
這樣就只好坐在轎子裡找消遣了。這原有乾隆的成法可循,這位很懂得享福的皇帝,最喜書畫古董,南巡時往往攜了精工縮制的書法名畫,在轎中展玩。師傅們用膳休息的懋勤殿,就有這樣一箱子“小玩意”。皇帝本來也想取幾件在轎中用來遣悶,只是徐桐認為“玩物喪志”,奏諫不從,卻攜了一大堆聖經賢傳,皇帝一直未動,此時也不想拿來看,於是找了載澂來商量。
“轎子裡實在坐不住。”他說,“你想法兒去找兩部閒書來給我消遣。”
“臣專差到京去取《太平廣記》來呈閱。”
“那書,”皇帝搖搖頭,“沒有意思。另外呢?應該很多吧?”
“是!閒書多得很。”載澂放低了聲音說,“不過,臣不敢進呈。”
“怕什麼?我在轎子裡看,誰也不知道。看完了交給小李藏著,他不敢不當心。”
載澂想了一下,面有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