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2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都有了汗。他向兩宮太后和皇帝行了禮,說明遲到的原因:“神機營抓住了一個奸細,臣要親自審問明白了,好來跟兩位太后回奏。”

“喔!”慈禧太后很注意地問,“奸細怎麼說?”

“說是捻匪趁這幾天民間看燈熱鬧,預備化裝成商民,混進城來鬧事。”

“那……,”兩宮太后尚未有所表示,惇王在旁邊喊了起來:“那得讓步軍統領衙門,加緊巡查!”

這簡直等於廢話,慈禧太后不理他,但他的另一位嫂子為人忠厚,怕他面子上下不來,便敷衍著說:“王爺的話不錯。”

聽得這一聲,惇王便起勁了,“如今局勢緊急,京城要講防守之道,臣與好些人商量過,要跟兩位皇太后上個條陳。”

他說,“臣的條陳,一共三條。”

看他說得鄭重其事,慈禧太后覺得不妨聽聽,便點點頭:“你說吧!”同時看了看恭王與醇王,意思是讓他們也仔細聽著。

“第一條,城外要添兵駐紮,以備偵探救應之用。”

這叫什麼條陳?他那兩個弟弟都幾乎笑出聲來,慈禧太后卻故意損他:“嗯,嗯,不錯!”

惇王不知眉眼高低,依舊提高了聲音往下說:“城內宜乎添派各旗,續練槍兵,分門防守。”

“怎麼叫‘添派各旗’?”慈安太后問。

“臣的意思是,把駐紮在城外各地的,譬如香山的健銳營啊什麼的,調到城裡來。”

一則說城外要添兵,再則又說把城外的兵調進城來,豈非自相矛盾?但誰也不願意徒費口舌去揭穿他,只有十三歲的皇帝,理路已頗清楚了,接著他的話說:“五叔,我跟你算個帳。”

“是!”

“把城外的兵調進城——你剛才不是說,城外也要添兵駐紮嗎?那從那兒來呀?我看,把原來在城裡的兵調出去,兩面兌換一下兒,就都算添了兵了!”

兩後兩王無不莞爾,惇王卻是面不改色,“城裡的兵當然不調出去,”他說,“城外要添兵駐紮,當然得要兵部查一查;

那兒有可以挪動的兵,撥一支過來。“

“好了,好了!”慈禧太后不耐煩了,“還有一條你說吧!”

“第三條是臣親眼得見,近來城裡要飯的,比以前又添了許多,得想辦法收容,給他們飯吃。”

“這一條還差不多。”慈禧太后點點頭,轉臉看著恭王和醇王說:“你們哥兒倆商量著辦,看那兒一有敷餘的款子,多辦幾個粥廠。不然,倒是會鬧事。”

醇王管理神機營,步軍統領衙門也歸他稽查,京師地面治安的責任一大半落在他肩上,不肯承認乞兒過多的說法,“我看要飯的也不算多。”他說。

“你看?”惇王立即抗聲相譏:“你每天坐在轎子裡,‘頂馬’在前頭替你喝道,早就把閒雜人等給攆走了,你到那兒去看去?”

醇王被駁得無話可說,大家也都相信惇王的話,因為他別無所長,就是對外不擺王爺的架子。夏天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十剎海納涼,能跟不相識的人聊得很熱鬧。冬天也往往會裹件老羊皮襖,一個人溜到正陽樓去吃烤羊肉,甚至在“大酒缸”跟腳伕轎班一起喝“二鍋頭”。所以闤闠間的動態,在無潢貴胄之中,誰都沒有他知道得多。

“我可又不明白了!”在沉默中,皇帝又提出疑問,“為什麼要飯的,一下子添了許多?是打那兒來的呢?”

“對啊!”慈安太后誇獎皇帝,“這話問得有理!”

這下把惇王問住了,但恭王卻可以猜想得到,這件事說出來也不要緊,“怕有一半是省南逃過來的難民。”他說。

“這得想法子安頓才好。”

“也不光是安頓這些難民。”慈禧太后以低沉抑鬱的聲音說,“年已經過完了,轉眼就得下田,捻匪盡這麼衝過來、衝過去地鬧,誤了春耕,今年的直隸又是一個荒年。去年旱荒,今年又是刀兵,這樣子下去,怎麼得了?”

看見兩宮太后憂心國計民生的深切,醇王有個想了好幾天的主意,這時便忍不住要說了出來:“啟奏兩位皇太后,局勢這麼壞,上煩兩位皇太后和皇上的廑憂,臣心裡實在不安。臣這兩天在想,捻匪流竄無定,保定再過來就是易州,陵寢重地,必得保護,臣願意帶一支兵出京,防守西陵。請兩位皇太后的旨意!”

這一說,恭王心裡就是一跳,知道麻煩又來了,剛要設法阻止,發現兩宮太后都有嘉許的神色,心中越生警惕,這件事不宜在這裡談,萬一兩宮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