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3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於安德海的新聞聽到。到了七月初六那天,親眼看見十幾輛大車,從安家門前出發,男女老少,箱籠什物,浩浩蕩蕩地向東而去。

“小安子走了!”

“真的走了?”皇帝還有些不信似的,“真有那麼大膽子?”

“小安子的膽子比天還大。”小李答道:“好威風!就象放了那一省的督撫,帶著家眷上任似的。”

“還有家眷?倒是些什麼人哪?”

小李不慌不忙地從靴頁子裡取出一張紙來,“奴才怕記不清,特意抄了張單子在這兒。”接著便眼看紙上,口述人名:“有他花一百兩銀子買的媳婦兒馬氏,有他叔叔安邦太,族弟安三,有他妹子和侄女兒——名叫拉仔,才十一歲。外帶兩名聽差,兩名老媽子。”

“哼!”皇帝冷笑,“還挺闊的。”

“聽說到了通州,還得僱鏢客。”

“什麼?”皇帝問道:“什麼客?”

“鏢客。”小李接著解釋鏢局子和鏢客這種行業,是專為保護旅客或者珍貴物品的安全:“小安子隨身的行李好幾十件,聽說都是奇珍異寶,所以得僱鏢客。”

“喔!”皇帝問道,“他真的帶了人到江南去做買賣?是些什麼人?”

“陳玉祥、李平安……。”小李念了一串太監的名字。

“這還了得?”皇帝勃然動容:“非殺了他不可!”

小李想奏勸忍耐,但話到口邊,突然頓住。在這一剎那,他的想法改變了,安德海一出京,罪名便已難逃,皇帝就這時候把他抓回來砍腦袋亦無不可。所以他的沉默,意味著並不反對皇帝這麼做。

但是,皇帝卻只是一時氣話,並不打算立刻動手,實際上他也還不知道如何動手。有慈禧太后在上,不容他自作主張,安德海所以有恃無恐,道理也就在此。

皇帝一直到這時候才發覺,這一關不設法打破,要殺安德海還真不易。想來想去,只有跟慈安太后去商量。

“皇額娘,”他說,“宮裡出了新聞了!”

慈安太后一聽就明白,先不答他的話,向玉子努努嘴,示意她避開,然後問道:“你是說小安子?”

“是!”皇帝很堅決地表示:“這件事不嚴辦,還成什麼體統?什麼振飭紀綱,全是白說!”

慈安太后不作聲,心裡盤算了好一會,始終不知道如何才能讓皇帝滿意?

“皇額娘,”皇帝憤憤地說,“這事兒我可要說話了。”

“你別忙!”慈安太后趕緊答道,“等我慢慢兒琢磨。”

“琢磨到那一天?”

“你急也沒有用。”慈安太后陪著聽了八年的政,疆臣辦事的規矩,自然明白:“他不是說要到江南嗎?兩江地方也不能憑他口說要什麼,便給什麼,馬新貽或是丁日昌,總得要請旨。等他們的摺子來了再說。”

這句話提醒了皇帝,他找到了癥結,“摺子一來,留中了怎麼辦?”他問,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如果有這樣的奏摺,慈禧太后一定會把它壓下來。

“對了!”慈安太后說,“我就是在琢磨這個。辦法倒有,不知道行不行?等我試一試。”

她的辦法是想利用慈禧太后最近常常鬧病的機會,預備提議讓皇帝看奏摺,一則使得慈禧太后可以節勞休養,再則讓皇帝得以學習政事。慈禧太后不是常說,皇帝不小了,得要看得懂奏摺?而況現在書房裡又是“半功課”,晝長無事,正好讓皇帝在這方面多下些工夫。

慈禧太后深以為然,當天就傳懿旨:內奏事處的“黃匣子”先送給皇帝。不過慈禧太后又怕皇帝左右的太監,會趁此機會,從中舞弊,或者洩漏了機密大事,所以指定皇帝在翊坤宮看奏摺。這樣,她才好親自監督。

皇帝這一喜非同小可。每天下了書房就到翊坤宮看摺子,開啟黃匣,第一步先找有無關於安德海的奏摺?十天過去,音信杳然,皇帝有些沉不住氣。

“怎麼回事?”他問小李,“應該到江南了吧?兩江總督或是江蘇巡撫,該有折報啊!”

“早著吶!”小李答道:“小安子先到天津逛了兩天,在天齊廟帶了個和尚走。”

“那兒又跑出個和尚來了?”

“那和尚說要回南,小安子很大方,就帶著他走了。”小李又說,“到通州僱鏢客又耽誤了一兩天。這會兒只怕剛剛才到山東。”

小李料得不錯,安德海的船,那時剛循運河到德州,入山東省境。

德州是個水陸衝要的大碼頭,安德海決定在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