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部分(2 / 4)

小說:慈禧全傳 作者:蒂帆

概有六萬兩,都花得光光,現在我所有的,就是這一屋子東西。兩宮的恩典,我想也沒有人會笑我窮擺譜。”

錫良聽他這麼說,知道他跟宮中及親貴的關係很深,動他的手未見得能如願,不如暫仍其舊。

那知他不惹張勳,張勳反要惹他。到了奉天,拜印接事,僚屬衙參,獨獨不見張勳,不由得大為光火。立刻派戈什哈將他找來,當面質問。

“你知不知道,總督節制屬下文武,你這個提督,也是我的屬員?”

張勳當然知道。且不說總督,就是見了巡撫,亦遞手本參見。不過他既然存心跟錫良過不去,話就不是這麼說了。

“我只知道大清會典,總督跟提督品級是一樣的。再說,我是甘肅的提督,如今在東三省是行營翼長,節制三省防軍。青帥,”張勳不稱他“大帥”,因為他字青弼,所以用此平行的稱呼,“你管三省,我也管三省。”

錫良愣住了,氣得不得了,而駁他不倒,定定神想起一句話而問:“那麼,從前徐菊帥在這裡,你怎麼執屬員之禮呢?”

“徐菊帥是我的老長官。”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徐世昌是他的營務處總辦,營宮皆為屬下。張勳敘明淵源之後,又加了一句:“你怎麼能跟他比!”

這一下,把錫良氣壞了!暫且隱忍在心,仍容張勳在京裡逍遙,直到前些日子,方始專折參劾,指張勳於“防務吃緊之時,竟敢擅離職守,數月不歸,以致各營統率無人,紀律蕩然。應清飭部照例議處。”

在武官,這是個很重的罪名,尤其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總督專折參劾,起碼也是個革職查辦的處分。但有小德張與洵、濤兩貝勒的維護,只下了一道上諭:“著撤去行營翼長一切差使,迅赴甘肅提督本任。”過了兩天,又有特旨:

“張勳著仍在京當差。”

錫良亦很厲害,拜折之時,便已料定,不管張勳如何有辦法,反正“奉天行營翼長”總是當不成了,因而早就作了佈置,命下之日,便接收了他的部隊。張勳除了帶在京兩百親兵以外,成了個光桿兒的提督。

這一下將張勳搞得很慘,因為沒有兵就沒有餉,那裡去“吃空缺”?為此跟小德張商量,想把毅軍拿到手,小德張表示支援。這時的小德張已成鉅富,慈禧太后的私房錢一大半在隆裕太后手裡,都交給他掌管,而李蓮英、崔玉貴告退養老以後,宮中亦是他一把抓。所以只要他點個頭,要錢有錢,要關係有關係。張勳不覺雄心大起。

他本來是毅軍出身,那裡還有好些當年合穿一條褲子的“弟兄”在,悄悄找來一商量,都認為這件事可以做,而且取薑桂題而代之,既不困難,亦不傷道義,因為毅軍原非姜作題所創。

創立“毅軍”的是鮑超手下大將宋慶,因而繼承鮑超“霆軍”的傳統,將帥士卒之間,講究以恩相結,以死相報。散兵遊勇如果還想當兵吃糧,只要投到毅軍,無不收容,但“補名字”則要看額子,倘無缺額,只有“大鍋飯”吃,並無餉銀。到得一開仗,把這些散兵遊罷擺在前面,一戰而勝,繼以銳師,不勝則保持實力,然後看準對方的弱點,乘瑕蹈隙,全力進攻。鮑超用這個策略,建了赫赫之功,雖然今非昔比,但毅軍經八國聯軍之役,在榮祿所轄的武衛五軍之中,能與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同樣存在,以及在器械精良、軍容整齊的六鎮新軍之中,卓然獨峙,就靠的是這份義氣。

辛酉之亂的時候,毅軍已由馬玉昆率領,馬玉昆一死,才由薑桂題接統。此人字翰卿,名字卻很文雅,但只比目不識丁,稍勝一籌。他識得自己的姓名,只是認不真切,有一次在熱河,看見面鋪子簷下掛塊招牌,行書“掛麵”二字,他跟隨行的僚屬說:“誰這麼無聊,把我的名字寫在上頭!”

識字不足,倒還無足為憂,可代的是已呈衰態。他得了個風眩的病症,行不了多少路,就會頭暈,非坐下來好好休息一會,不能再走。每次進宮,一路上總要息個三四次才能走到,而況年紀亦已六十開外,應該回家養老了。

就因為姜掛題的衰邁,有目共睹,所以軍機處與陸軍部,都認為調張勳去帶毅軍,亦無不可。不過薑桂題現任直隸提督,如果直隸總督肯替他說話,張勳便難如願,他之專誠請端方吃飯,就是想打通這最後一關。

※ ※ ※

張勳在南河沿的私寓設席,除了端方以外,請了三個陪客,楊士琦、張鎮芳,還有楊惺吾。

端方去得很早。六月裡的天氣,下午兩點多鐘正是熱的時候,但張勳的客廳中,全無暑氣。他的法子很巧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