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2 / 4)

小說:五代十國 作者:笑傲網路

李重進剛入揚州,有一士卒來報,拿住一和尚,這人懷揣官印欲從南門出城。等士卒將這和尚押到近前,李重進看了看那官印,又瞧了瞧和尚,猛然驚呼:“汝乃馮延魯!”

馮延魯見事情敗露,趕忙叩頭求饒。李重進罵道:“毛髮受之父母,如竟為貪生而剔光;死到臨頭,卻貪戀官祿,攜官印逃走。無恥之徒,扔進囚車,待我請功。”

揚州大勝,周軍正欲渡河南下,柴榮得趙匡胤急報,淮南大雨連降氾濫成災。柴榮只得召回趙匡胤,放棄清流關,屯兵南岸。

自從馮延魯被擒,宰相馮延巳是日夜難眠。為保住二弟延魯性命,心中便生出割地議和之計,馮延巳對李璟奏道:“長江之北與中原相連,柴榮視為後顧之憂,陛下若將江北十四州贈與柴榮,周兵不戰自退。”

太傅宋齊丘道:“江北尚在惡戰之中,淮河兩岸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相國怎能輕易割讓十四州。”又對李景奏道:“強弱不敵暫可避讓,陛下削去帝號自貶為王,向周稱臣。只要江北重地不失,亦有捲土重來之日。”馮延巳唯恐救不回馮延魯,與宋齊丘再三爭辯,以求割地議和,換回馮延魯。

李景左右為難,勸道二人:“朕先遣使自貶為王,若是不成,再議割地之事。”

後周丞相王樸開封病故,臨終前舉薦範質、薛居正二人為相。範質,字文素,大名人氏。薛居正,字子平,北宋開封人氏。這二人皆後唐時的進士,歷經後晉、後漢,在朝中頗有資歷,範質通曉時政要務,薛居正精於刑部律法。有此二人在朝為相,柴榮自是可在前敵安心征戰。

這日,柴榮正在帳中與軍事李轂商議兵事,有中軍官來報:“啟稟萬歲,南唐遣使者孫晟來至轅門外,稱有要事求見。”

軍師李轂對柴榮道:“此時又來使者,必是為議和之事。陛下只可應允割地議和,其餘無需多論。”柴榮也點頭稱是。

少時,南唐使者孫晟來至帳中,施禮叩拜。柴榮細觀孫晟,此人長得面目清瘦,卻有仙風道骨;身長七尺,但見二目精氣十足,略有些當年馮道的氣度。孫晟,初名鳳,又名忌,密州人氏。少為廬山簡寂宮道士,後投南唐。南唐中主李景用人注重詩詞書畫,見孫晟文辭出眾,詩賦皆通,又口舌能辯,遂視為心腹之臣。

柴榮問道:“唐主命汝前來,可是為了議和之事?”

孫晟答:“陛下見識不凡,下官前來正是為兩主議和。我主李景為求江淮太平,願自貶為王,削去帝號,像大周納貢稱臣。”孫晟將李景稱臣奏表遞上,又道:“我主為表誠意將名諱‘景’字,改為‘璟’字,只稱王不稱帝。”

柴榮道:“周、唐久戰淮河兩岸,百姓多遭罹難。朕欲代南唐重治江淮十四州,汝可告知李璟,待淮河百姓富庶之後,朕再將十四州歸還南唐。”

孫晟答道:“我主已將帝號削去,向大周稱臣。陛下卻藉此謀圖江北十四州,如此我主李璟到不如以義爭鋒,與周兵一戰。”

柴榮笑道:“以義爭鋒?朕到要聽聽李璟有何大義?”

孫晟問:“有當如何,沒有又當如何?”

柴榮道:“倘若有義,江北十四州依舊為南唐所有;若說不出義,朕當即殺汝!”

孫晟道:“我主李璟既無虎狼之心,又無桀紂之暴,治政江南尚無過失;周兵南下,出師無名,大興徭役,戰亂江淮。我主憐憫百姓之苦,自貶為王,陛下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十四州久受唐恩,人心所向,倘若拼死一戰,成敗尚未可知?”

一席話讓柴榮心中暗暗欽佩,對孫晟道:“先生出口不煩,議和之事容朕思量幾日,必做答覆,咱情先生往別帳歇息。”孫晟遂告推出帳。

柴榮正為議和之事為難,軍事李轂卻在一旁掩面而笑。柴榮問道:“孫晟將朕數落一番,愛卿不住一言,為何又獨自偷樂?”

李轂道:“我觀孫晟舌如利刃、口似懸河,卻有些辯才。但不過是嚅動舌簧之輩,陛下不可被此人蠱惑。”

柴榮道:“不知軍師有何良策賜教?”

李轂道:如今南唐有理而無力,此乃李璟的緩兵之計。削去帝號,卻不失一州一郡,青山可留,柴薪何愁?而陛下勞師遠征,萬不可前功盡棄!陛下可草擬詔書一道,務必措詞強烈,言語激昂,以文才鎮住孫晟口才,讓他枉費徒勞。”

柴榮道:“既然如此,軍師何不代我草擬此詔。”

李轂道:“陛下乃真命天子,筆下自有皇威所在,為臣不可代筆。”

柴榮本是武將出身,不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