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3 / 4)

小說:天樞 徐公子勝治 作者:吻火

浮士德答道:“神官盡全力輪流照顧的話,半年之內絕無問題,我甚至可以讓他一直活下去。”想了想,他又小心翼翼的補充了一句:“陛下是不可能醒過來了,他隨時可以死。將由您來決定,讓他什麼時候離開人世。”

塞米爾的神情竟有些傷感:“他的生命已不屬於自己,只是對別人有著象徵的意義。他目前還必須活著,等到局勢穩定下來。他一生追求威震大陸的功業,讓世人在他的馬蹄下顫抖。他做到了,卻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吧?”

叱吒風雲的亞述大帝辛納赫,在他人間功業以及威名達到巔峰的時刻,卻落得一個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下場,如果這位大帝意識還清醒的話,不知會想些什麼?

浮士德看著塞米爾皇后小心翼翼的提醒道:“帝國的局面能否穩定下來,取決於我們怎麼做,大家都在揣摩您的態度,猜測您掌權後會採取怎樣的國策,您是否有所考慮呢?”

塞米爾的雙眼似是望著遙遠的虛空答非所問道:“我們之所以阻止辛納赫的暴行,是不想看見他的殘暴帶來的災難,除了對無辜者的憐憫之外,其實還包含著一種更深邃的恐懼。賢者國師大人,您知道這恐懼是什麼嗎?”

浮士德靈魂中隱約有一種刺痛的感覺,那是撒旦留下的印記無意中又被觸動了,讓他覺得莫名的慾望灼燒,卻低著頭答道:“願聞其詳。”

塞米爾接著說道:“我們在害怕自己,害怕自己不得不永遠要這麼揮舞刀槍,直至筋疲力盡的倒下。也在害怕將來承受同樣的命運,接受與那些被殘暴屠殺的人們一樣的下場。亞述鐵蹄所過之處,有多少痛楚便有多少仇恨。

有史以來,大陸上沒有一個帝國能夠永遠保持絕對無敵的強盛,當亞述弱小的時候,雖然偏安一隅吃過不少苦,但並沒有被殘暴的屠戮。當它強大時卻讓周邊屍橫遍野,如果歷史的輪迴再把亞述帶回曾經的時代,它還能像當年一樣存在嗎?

我看見了恐懼,在辛納赫的內心深處,他可能曾經並未察覺,但此刻一定是無比強烈。這恐懼也根植在所有亞述征服者的靈魂裡,儘管他們都不願意去觸碰。他們害怕在將來有一天,也會和他們曾經征服的人一樣,被鐵蹄踐踏與屠戮。”

浮士德不禁打了個寒戰,但靈魂中的那種灼熱感卻更強烈了,撒旦所說的那句話又在他的腦海中迴響“人的信念從來都是自己內心的主宰,我只是讓你審視內心。請釋放你的願望,告訴自己如何去實現它。”於是咳嗽一聲說道:“皇后陛下,我想說一個故事——

有那麼一個世界,世上有兩家人,有一家人興旺富足,而另一家人弱小貧窮。他們離得很遠,終於有一天見面了,貧弱者很羨慕興盛者。後來有一天興旺富足的那一家人病了,另一家人衝進了他們家,搶走財富屠戮妻小。

從此這個世界上就有了一種深深的恐懼,屠戮者害怕另一家人從病痛中恢復,害怕他會重新變得強盛。因為那樣的話,就意味著自己的罪惡將要被清算、自己的財富將要被掠奪、自己的家人將要被屠戮。他曾經就是那樣做的,他不敢懺悔也不能懺悔。

他不會也不能真正的認罪,不能把搶來的財富交還回去,不能以行為去贖罪,只能鞏固著自己的力量設法永遠削弱對方,佔據已得到的一切。每當對方從病痛中恢復,他便會想著另一次屠戮與搶掠。這個想法很簡單——因為你貧弱,所以你要承受;因為你在恢復,所以是我的威脅。”

浮士德的故事講到這裡只說了一半,塞米爾開口打斷他道:“你說的是兩家人,如果另一家人也接受了這個理念、如果世上還有很多家人也是同樣去想,那麼這個世界就算再興盛也沒有希望。也許興盛的頂峰就是世界的盡頭,應該用什麼來形容那一天呢,末日?”

關於塞米爾與浮士德的對話,推薦一本書

關於塞米爾與浮士德的對話,推薦一本書

《天樞》232章“一切榮耀歸主”的結尾寫到了塞米爾與浮士德的一段對話,其中提到了“世界末日”的概念,尤其是浮士德講的那個故事,以“你是我的威脅”結語。有的書友可能會覺得眼熟、聯想到什麼。

沒錯,就是近年來西方世界非常流行的“中國威脅倫”。

有人可能難以理解,在歷史上,中國軍隊從未踏上過他們的土地、屠殺他們的人民、掠奪他們的財富、威脅他們的生存;反倒是英法聯軍當年燒了圓明園、洗劫了紫禁城,列強欺辱中國百年、幾乎曾到了民族存亡的邊緣。為何在這個古老的文明國度剛剛恢復些許元氣的時候,就有那麼多人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