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槍桿子1949 作者:溫暖寒冬

、政權、人民是我們的,老百姓擁護我們,有天時地利人和。

自長城抗戰始,群眾給帶路、送飯、抬傷員,所到之處受到支援、擁戴。傷員換上便衣留在老鄉家養傷,敵人來了,大娘說這是我兒子,大嫂說這是我男人。百靈廟大捷後,舉國振奮,萬眾歡騰,各地祝賀、慰問電如雪片飛來。上海、天津、北平、西安、武漢、南京、成都等地人民代表和青年學生,攜帶慰問品和捐款的,來做戰地服務的,相繼於途。

而今,人民都哪裡去了?

軍事失敗,可以重整旗鼓再來。政治腐敗,那就是從根上爛了。

居仁堂“剿總”辦公室,傅作義在地上來回踱步,插在背後褲腰裡的雙手,一會兒拔出來,一會兒又插進去。

他停住腳步,望著“剿總”參謀長李世傑:和談是不是投降?不講道德還能做人嗎?咱們過去的歷史就完了嗎?

李世傑自然是有問必答的:和談是革命,不等於投降。我們應當講革命道德,不應當講封建道德,湯伐桀,武王伐紂,自古稱道,不傷道德。歷史有應當保留的,也有不應當保留的,不應保留的,用不著可惜。

這回答無疑應得100分,傅作義卻好像總是不滿意,一個問題三番五次地提出來,有時問完李世傑,還要問別人。

和談不是投降,是革命,那不就是臨陣倒戈,為共產黨“執鞭”了嗎?那忠義、氣節呢?這“華北王”畢竟是蔣介石給的,他對得起蔣介石嗎?當年守涿州,96天后彈盡糧絕,軍民餓斃無數,剩下的也沒幾天活頭了,他毅然舉起白旗出城了。他戰敗了,投降了,可他才是涿州之戰的強者,令對手膽寒的英雄。而今呢?

還有這“華北王”的榮華富貴呢?他在黃河邊上出生,靠父親揹人過河維持生計,把他養大。以這等貧寒子弟,能有今天,他容易嗎?一旦失去,能甘心嗎?

還有,察綏軍會唯命是從,中央軍能聽他的嗎?會不會在城裡反起來?蔣介石會不會轟炸北平?會不會派特務暗殺他?遠在重慶的妻子、孩子,又會怎樣?

心頭沒底,腦子裡一團亂麻。

12月25日,當他從延安廣播電臺公佈的“國人皆曰可殺者”的戰犯中,聽到“傅作義”3個字時,無論那腦袋是不是轟的一聲炸了,這都是使他長時間舉棋不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殺不殺”、“關不關”漸趨明朗後,腦子裡翻騰得最多的,也最讓他抓心撓肝的,就是“信不信”、“用不用”了。共產黨會信守談判協定嗎?現在是戰爭時期,他還是“華北王”,起義也好,投降也罷,都有利用價值。將來呢?江山在手,大權在握,會不會一腳把他踢開,甚至算起舊賬,一個個收拾起來?

第七章 (三)名將無名

回顧歷史,一些赫赫有名的將軍,那名氣其實並不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

即便在將對將捉對兒廝殺的冷兵器時代,將軍的主要職責仍是行兵佈陣,運籌帷幄。一個戰鬥、戰役打不打,怎樣打,同級之間,上下級之間,見仁見智,實在是自然、正常而又經常發生的。既然世上沒有沒打過敗仗的將軍,那麼這次我對了,你錯了,那次我錯了,你對了,也無損名將風采。如果正確意見都是“黨委意見”,那將軍就吃了“大鍋飯”了。

都是名將,等於沒有名將。

曾任四野副參謀長的蘇靜,卻好像連這種“名將”的“大鍋飯”,也吃不上。

因為他從未帶兵打仗。

1910年生於福建海澄(今龍海)縣的蘇靜,讀師範時參加學生運動被追捕,逃往緬甸,在當地教書,收入頗豐。“九•一八”事變後回國,參加紅軍。長征時紅1軍團在前邊開路,時任軍團偵察科參謀的蘇靜,每天的工作之一,是繪製行軍線路圖。突破臘子口後,毛澤東親自到1軍團指揮部隊北進,蘇靜每天早晨都要向毛澤東報告當天的行軍路線。長征期間,他繪製了幾百張行軍線路圖,僅存的幾張,珍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裡。

1938年115師挺進晉西,國民黨派個聯絡參謀來做聯絡工作。負責聯絡、接待的偵察科長蘇靜,發現這個聯絡參謀收買了115師一個譯電員,並騙取了密碼本。他毫不客氣地索回了密碼本,不動聲色地處理了變節分子,並假裝無意地不時透露些部隊“情況”。晚上,每當這個聯絡參謀用電臺把“情況”發回去時,假裝睡覺的蘇靜就在被子裡手寫心記,很快破譯了國民黨軍隊的密碼。

從偵察科長到情報處長,蘇靜的主打專業就是這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