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小說:學兵二連 作者:希望之舟

,看情況不妙,馬上跳車。”

他與送行的吳國政、張三德、胡國慶等人握別。汽車徐徐啟動了。

“保重!”“注意安全!”“到家速來信!”

汽車漸遠了,送行的聲音還陣陣傳來。馮援朝心裡酸酸的,在車上向他們頻頻揮手。

溼滑的公路確實難走。車輪只有碾在深深的車轍裡,才較安全。一遇會車,就險象環生。一邊是陡立的山岩,一邊是幾十米深的漢江。狹窄的公路上,每會一次車,都面臨一次生死。

司機小心翼翼開著車,一路還算安全。快到安康時,路稍寬了,路面也稍平坦,司機加快了速度。突然,車輪滑了個趔趄,車右幫一下子擦碰在了巖壁上。司機忙剎車,下來一看,馮援朝正捂著腦袋,長出了一口氣,問:“沒事吧?”

“沒事。”

“沒事就好。記住,再遇到危險,趕快跳車。”

援朝沒吭聲。心想,幸虧這是撞在了巖壁上。若是反方向行車,一打滑滾進了漢江,誰來得及反應?

車又啟動了。這次司機更加小心,遇到再寬再平的路面,也不敢開快車了。

下午四點多鐘,車終於開進了安康城。

下車與司機握別後,援朝提著兩個大旅行包,先找了個小旅社,安頓下來。然後手拿紙條,去縣醫院找三德的父親。

張三德的父親以前在一省級大醫院裡工作。1971年,遵照毛主席他老人家“醫療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的最高指示,被下放到安康縣。爺倆雖都在陝南,可一年多了,還互未見過面。

之所以下車就趕緊去找三德的父親,是因為安康汽車站的車票特別緊張。不找熟人,也許三四天還等不上車票。

出了旅社,走在大街上,城市氣息撲面而來。安康雖是個縣級城市,可畢竟是地區首府。加之襄渝鐵路開工後,這裡駐有鐵道兵三個師的師部。眾多的後勤機關和龐雜的車馬人流,將安康城擁擠得異常繁榮。滿街都是穿軍裝的軍人,不穿軍裝的市民和民工裝束的民工,學兵。這麼多部隊擠在一起,誰也分不清誰是哪部分的。又無軍銜標識,只能從上衣的四個兜還是兩個兜上分辨出軍官和士兵。那時又高度提倡“官兵一致”,所以走在大街上,人人都有股閒適自信、誰也不尿誰的神態。這場景令他想起歐戰影片中,大兵團會戰前的電影畫面。

快到下班時分,終於找到了三德父親。三德父親見了他,非常地熱情又慈祥,簡直把他當成了三德,非留他吃晚飯。飯後,三德父親說:“是這樣,我建議你現在就去汽車站,看能否等到一張退票。如果能等到,往往比找熟人還走得快。當然,我明天一早就去託人。你還是去車站試試。要耐心多等會兒。”

援朝運氣不錯,在車站等到天剛擦黑,就等到了一位退票者。一看車票日期,是後天早晨頭班車。援朝趕快買下。又在車站等。心想,若能等到明早的票,再把這張退掉。但等到車站關門,再也沒有等到。

第二天一早,他忙去縣醫院告訴三德父親。三德父親也很高興,說;“我要是託人買,最快也只能買到這天的了。”又囑咐他說:“你今天最好換個旅社,到車站跟前住。因為頭班車發車早,可別誤了班車。”

車站距他住的小旅社很遠。他提著兩個大包,累出了一身汗,才在車站附近找了個小旅館住下。然後又去找郵局,想給父親所在的單位打個長途,以便他們向父親轉達。

電話從早晨撥到中午,就是掛不通。郵局小姐都有些抱歉,說:“你吃飯去吧,把話單留下,只要電話一掛通,我把你的意思告訴他們,行不?”

援朝忙表示感謝。出郵局,在附近找個小飯館,胡亂吃了頓飯,又去郵局等。結果等到下班,長途仍未掛通。援朝只好往家拍了封電報,說即日起動身返家。

第三天,援朝終於坐上了返鄉的長途客車。車出安康西行,約九點,到了漢陰。漢陰的古城牆儲存完整,從城門看,頗象個袖珍型的西安。車停在漢陰吃了早飯,又西行至石泉,才拐頭向北。約2點多鐘,在寧陝的旬陽壩吃了午飯。然後,翻山越嶺,一路北上。傍晚時分,車終於進了西安。一下車,援朝又忙換乘市內公交車,往59路汽車站趕。總算趕上了最後一班59路公交車。天黑定時,回到了咸陽。

到了家中,見臥床不起的父親已骨瘦如柴,真是心如刀攪。他強忍眼淚,含笑向父親送上禮物,一個短波收音機。這是在連隊時,將錢寄往上海第一百貨公司郵購的。這是他多年的一個心願。以前家中只有一個自己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