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3 / 4)

小說:宋謎 作者:風雅頌

厘米,直徑是在90厘米左右,厚度是3~5厘米,下面小,上面大。為減少蒸發和防止髒物落入,一般也有木蓋蓋著。

承前所述,我們假設真是有那麼一天,有幾個孩子在某顯貴富豪家玩耍。這裡說這是一個某顯貴富豪家,這是一定的,因為一般平民和中產家庭,哪會有跟皇宮裡的設定一樣,會安置用於消防的大水缸?對於小門小戶,一隻大水缸也是一家庭重要資產,哪能讓它閒置著儲著水傻傻的站那兒幾年吶。

好,繼續,承前所述,有調皮的小孩掉進去了。那麼,本人的第一個問題來了,這水缸有蓋,這小孩哪能掉得進去吶?”

一直反感著王木木的王鞏開口了:“喂,這位海商,你沒有過童年?小時候小男孩藏貓貓,東藏**,這小孩想藏水缸裡了,不可以?有蓋?那,不能移去?不能拿掉了缸蓋再爬入水缸?”

王木木介面:“好,這位大人不錯,還記得童年的童趣,只是不知道這位大人是否還能保持當年的童真。這裡且不說這個鬼迷心竅、一心找死的小孩如何可能會自行移去缸蓋再爬入有水的水缸,這裡就先請問,既然,這個小孩能自己從外向內爬進水缸;那為什麼他不能從內向外爬出水缸?要知道,水缸中有水,水能生浮力,小孩從內向外爬比從外向內爬更輕鬆,這是一。其次,小孩在水缸裡,他出爬點的周邊及對邊,都是他出爬時的借力點。不若爬入時,缸口圓孤離他而去,他四邊沒有借力處。因此,這個高度僅70厘米的水缸,他能爬入,必能爬出!”

王詵來幫腔了:“喂,聽說這小孩是從假山上掉進水缸裡的,不是自己爬進去的。其實,這個小孩是怎樣進入這水缸的有所謂嗎?你這海商,你想誣衊我們司馬相爺,你就別繞圈子,你就直說,我們相爺為什麼不可能去砸缸吶?”

王木木繼續:“嘿嘿,好,我不跟你們來爭這事是有所謂或無所謂,我也不來跟你計算一個小孩從假山上正好能跌入水缸的機率有多大,我就說說當這個小孩進入這水缸後的疑點。首先,這個缸,很大,又盛了那麼多的水,缸的壓強會很大,這砸缸的司馬光得用多大的力,才能砸開?我們都知道,故事中的司馬光才五六歲。

其次,這砸缸的司馬光他一定得舉起至少是一二十斤的大石頭,才能砸缸。請想想明白,這砸缸的著力點和用力方向,這不是居高臨下的往死裡砸,這是平行於地面的橫砸,如此,這司馬光他砸得動嗎?要知道,3~5厘米厚的缸體是挺堅固的,就是給他一個大鐵錘,五六歲的孩子也大都是砸不開的。所以,你們也別調槍頭了,也別說什麼換塊小石頭了,大石頭也難砸開,小石頭還有可能砸得開嗎?”

大文豪蘇軾開口了:“喂,這位海商。確實,一般情況下,一個五六歲的小孩要砸開一個大水缸有難度。那你為什麼不想想,當時的司馬相爺要砸的缸恰巧是在其下部已經有了一條裂紋,司馬相爺攻其不備、擊其最弱,石到縫開,馬到成功,水缸洞穿,缸水迸流,神童顯神,智者顯智,司馬智慧,千年流傳。”

王木木首次直面大文豪,很為其轉向敏捷、以假亂真、以文采轉移實質的本領叫好,但我比你多了一千年的文化積澱,你玩不過我的:“這位大人,不虧是大文豪,很能構思情節。不過,我可以帶你去做個實驗,如果陶瓷玻璃類脆性材料事先有了裂紋,在新加的外力下,裂紋會放大。我要提醒一下這位大文豪,請你別忘了,傳說中的《司馬光砸缸》是司馬光把缸砸出了個大洞,你自己剛才也用了‘洞穿’兩字,那小孩是從砸出的大洞中鑽出的。好,各位,請記住命題,有一個陶瓷類的大器皿,要砸出一個大洞,而又不能把它砸得粉碎、或砸成瓜片,因為那樣就與傳說不一樣了。

告訴各位,我這個小海商,曾經很傻、很天真,曾經在唸小學時相信了那些宣傳;可我又在中學的格物致知中,動搖了自己的信念。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後來,我有錢了,有閒了,也有點賤了。我就準備了二十隻大缸,讓二十個不同年齡段的老中青幼任意選用地上的大小石塊,要求他們在缸上砸出個大洞來。結果,力大無窮者舉巨石把水缸砸粉碎了,我搖頭,如果缸裡有我的小夥伴,不死,也得粉碎性骨折了。

我選的人中有三個小孩,分別為六歲、七歲、八歲。我叫他們去砸缸,他們挑了小石頭,砸了,只見斑痕不見洞;他們想換大石頭了,又搬不動,或是勉強搬動了卻舉不起來,砸不下去。

更多人是在用較小石頭無效後,用大石頭把水缸砸趴了、砸分裂了、砸散架了,就是這水缸到死到毀也不形成洞。而那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