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底的老夫子,他們不是到張家來欣賞新得手的字畫和古籍版本,就是懷揣著什麼珍籍秘寶,樂滋滋地前來共同鑑賞。張蔥玉整天泡在古董堆裡,從小過眼的文物不知其數,耳聞目睹,日夕薰陶,加上祖父在旁親自指點,其練字、讀書、品畫的功夫自然非同一般。他原本聰穎過人,一點就通,日子長了,祖父的朋友就成了他的朋友,他父親當年的朋友也成了他的朋友了。這就是為什麼他的朋友,一般年齡都要比他大許多的原因。于右任先生原來是他父親的朋友,後來也成了他的朋友。
13。從公子哥兒到書畫鑑定大師(2)
他的父母只有他這一個孩子,自然望子成龍。他的祖父為他請了海 寧陳閣老的後代來教他讀書。張蔥玉5歲就開蒙讀書了,而且在他們石路的大宅門裡擁有一間40平方米的書房。他十幾歲的時候,對中國古代繪畫已經很有心得。他對古代書畫藝術的熱愛,使得他沒有時間和興趣跟小朋友玩,而喜歡跟大朋友玩。這些大朋友基本都是些畫家、書法家和收藏家。
張蔥玉14歲的時候(1928年),他的祖父也去世了。
大家族失去了掌門人,在那時可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因為大家族家產太大了,散佈在南北各處,賬房也有許多處,僅不動產就難以計算清楚,自家人一般都講不清家裡到底有多少財產,所以通常是要請權威的會計事務所來清算。清算完畢後還要登報說明,以示公正。如晚清郵傳部尚書,上海的大財主盛宣懷去世後,就組成了遺產清理委員會,主要負責人是李鴻章的大兒子李經方。
張家請來了經濟界著名人士張文進進行資產評估。結果張文進調查後作了兩句結論:其一,除去在常熟、蘇州、湖州等地的田地、鹽場、房產以及古籍、字畫不算,僅在上海的房地產和其他產業,價值即達2000萬元;其二,與此同時,負債900萬元。所謂負債,據說是指做地皮生意被“套”住的部分。算下來,實際財產仍有1000多萬兩。由此可知,張家“大象”的地位保持了半個世紀,至1931年仍舊沒有動搖。
按照那時的規矩,老太爺剛去世是不便分家產的,那樣有不孝之嫌。1931年,後代服孝滿三年之後就可以分了。一千多萬家產五房兒子分析(女兒雖然也能分得一些,但數量無法與兒子們相比。女兒主要是老六張智哉,也分得了一些遺產。其他兩個女兒張湘英和張淑英是張石銘最小的兩個孩子,那時年齡還小。其餘幾個女兒如老二、老三、老五均早夭),每房可得200萬。
這下可發了張蔥玉。因其父親早逝,他又是獨養兒子,所以四房的財產就該歸他“獨吞”。分家那年他才17歲,小小年紀一夜之間有了200萬身價,成了雙份兒的百萬富翁,這就不能不使他抖豁豁起來。張家人憐他小小年紀就沒有了父親,還特意把大世界那塊地皮分給他,好讓他坐收租金,旱澇保收,一輩子衣食不愁。但這一夜間的暴富,為他帶來諸多意想不到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不少麻煩,使他後來的生活格外跌宕起伏,富有戲劇性。
迅速崛起的青年書畫收藏家
張蔥玉20歲的時候,已是詩書棋畫,無所不能了。他藏書固然不少,古錢古瓷也都玩過,而最有成就的還是古畫。他的性情頗似其叔公張靜江,財大氣粗,日斥萬金,來往交遊的皆名流豪客,舉手投足自有一番“震撼”作用,凡是遇到合意的作品,他動輒斥資買下,為此還付了不少“學費”。
他最初的藏品是他祖父傳給他的一批字畫,祖父去世後就全靠自己給自己“掌眼”了。他開始買畫時常上人家當,廣東路上的古董鬼子見他年輕,手裡又有的是錢,就拿假貨欺騙他。他性格倔強,明白真相後從不認輸,所謂“輸了錢也不能輸人”,於是發憤研究,刻苦磨鍊,買進賣出,廣交朋友,真貨假貨都拿來比較,全部的心思加上全部的鈔票,終於練就了“目光如炬”的真功夫,1934年他20歲的時候,就被故宮博物院聘為鑑定委員,後來在1946年再次被聘為故宮鑑定委員。4
他的藏品最負盛名的有:唐代張萱的《唐後行從圖》軸(絹本設色)和唐代周昉的《戲嬰圖》卷(絹本設色),以及大宗元人繪畫。張萱是盛唐時代的宮廷畫家,擅長人物畫,尤工仕女題材,常以宮庭遊宴為題作畫。這幅《唐後行從圖》即是皇后宮廷生活的寫照,各式人物幾十人,面目各一,栩栩如生,極為名貴。周昉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畫家之一,他畫人物“衣裳勁簡,彩色柔麗”,所畫仕女,多為禾農麗豐肥之態,題材亦多表現貴族階層的生活。這幅《戲嬰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