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遼東。
道理不難理解,建奴畢竟是化外蠻夷,打敗他們無非就是軍力強大而已。可以在馬上打天下,不能在馬上治天下。
而張恪的行動則是粉碎了這種迷思!
鹽政不只是大明朝的弊端,甚至說從漢朝開始,確立鹽鐵專賣制度以來,就積累了無數的弊病。
朝廷名義上擁有食鹽專賣的權力,可是真正掌控食鹽的卻是一幫鹽商,他們靠著層層打點,買通所有官吏,然後坐享其成。而一切的惡果都要老百姓承擔,辛苦勞碌一整年,他們不穿新衣服,不買油,不買茶,不吃肉,可是總不能離開食鹽吧!
偏偏連這點要求都不滿足。
千百年的積累,已經讓幾乎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內,都對徹底改革鹽政沒有信心,能做的只是修修補補,更有甚至,要去迎合那些貪得無厭的鹽商。
有一天突然出現了一種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強勢砸開了因循守舊,頑固無比的利益鏈條。用最簡單的方式,將一切醜陋的寄生集團。掃進了垃圾堆。
簡單,粗暴,乾淨,徹底!
從此開始,商人可以自由經營,老百姓可以自由買賣,食鹽不再是專賣的特殊商品。雖然還有一些准入限制,不過天下的百姓。甚至大多數的商人,全都拍手稱快。
在如今的大地上,恐怕只有運送食鹽的官兵,才是老百姓唯一不怕。而且還真心擁戴計程車兵。所過之處,有人送來茶水,有人送來雞蛋,簡直就像是凱旋之師的待遇。
僅僅是食鹽一項,就得到老百姓如此愛戴,可見他們對統治者的要求之低。
各地的訊息不斷彙集到張恪手上,讓他感到的不是得意,相反有些惶恐和汗顏。當知道有百姓主動保護運送食鹽的車隊,張恪甚至想到了另外一個場景。
數以百計的獨輪車推著乾糧。豬肉,軍服,炮彈。輾轉幾十裡,上百里,將一個腐朽的王朝徹底驅逐。
得民心者得天下!
相比而言,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其實可以用更加強悍得力量去推動變革,而不是像小腳女兒。裹足不前。
“傳令喬福,繼續抄查不法鹽商。將所得田產全數平分沒有田地的百姓,安置難民。”
張羽珍自從擔任了張恪的書辦之後,一直幫著起草文書,整理奏報。小姑娘本就智慧過人,聽到張恪的話,頓時小臉一白,竟不敢寫下去了。
“王爺,您是要向士紳宣戰不成?”
張恪真有這個想法,不過他還是知道時機並不成熟,搖頭笑道:“只是暫時分配一些,鹽商底蘊豐厚,積累的田產無可計數,根據喬福的統計,差不多能安置上百萬的百姓。”
“那接下來呢?”
張羽珍咬了咬嘴唇,靈動的眼睛閃著智慧的光,說道:“王爺,您這麼幹,肯定會讓士紳忌憚,甚至聯合起來反對您。”
“你覺得本王不該分配?”
“不,要分您就該徹底的分,區區一百萬的百姓,江南有多少閒漢,中原又有多少流民。聽說有田地,他們一定都湧進來,要是準備不充分,分田有什麼意義?只會惹來一身的麻煩,不如不做。”
面對質疑,張恪非但沒有生氣,還深以為然。
“果然好見識,本王原本也打算一下子做絕,只是眼下還有別的選擇,我還有迴旋的餘地。”
張羽珍眨眨眼睛,傻愣愣問道:“王爺,您是能變出土地,還是變沒了人丁啊?”小姑娘雖然聰明,可是對海外的情況卻沒有多少了解。
最多知道張恪搶佔了倭國的一個島,可是據說那裡也是窮山惡水,安置不了多少移民的,至於琉球,就更小的可憐了,想破腦袋,也想不到哪裡能容納幾百萬的移民。
看著小丫頭愁眉苦臉的樣子,張恪則是胸有成竹意有所指道:
“等著瞧吧,很快就有兩個南直隸這麼大的土地要落到本王的手裡了。而且還告訴姑娘,這兩塊地方土地之肥沃,物產的豐饒,還在江南之上。”
……
自從松江開海之後,圍繞著市舶司所在地,迅速崛起了一座縣城,那就是上海。這座城市從出現的第一刻起,就是一個奇蹟!
彷彿是吹氣球一般,每一天都在擴張之中,不斷有新的街區建立起來,不斷有外來移民湧入,不光是國內各省,就連外國商人都聚集了上萬人。街道之上,各色人種,摩肩接踵,都在這塊土地上尋找著財富,實現著夢想。
兩年前,按照張恪的授意,鄧文通組建了華夏度支行,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