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浮沉、滄海桑田的變遷。
可以說,時至今朝,洛陽在歷史中的每一頁,都是一幅書寫著讓後人足以緬懷和警醒的歷史沉浮的畫卷。
因此,每年來洛陽的慕古思賢、憑弔古蹟之輩,不知凡幾。
文人墨客、大家名流自是此輩中主流,而不少江湖武林人物,也不有後士林文客,竟相出入洛陽。
而白馬寺、少林寺、中嶽廟、上清宮、關林等古剎名景聖地,更吸引了世人將更多的眼球投向洛陽。
大約從北魏太和五年始,花城洛陽每隔兩年舉行一次為時三日的“洛陽花會”。
花會三日即是一年中的四月十五、十六和十七。
雖然洛陽花會會期僅三天,但其在會期前後所影響的時日,足有一兩個月。
許多達官顯貴士紳名流,在花期舉行前一兩個月就派人在洛陽城定好宿處,而花會的籌備也牽涉到洛陽各方人物。
自從唐開元八年以來,洛陽花會的舉行程式中又增添了一個影響深遠甚至遠盛花會本身的專案,那就是“花女大會”。
按照花女大會的本意,是想吸引天下才女,每年在洛陽花會期間齊集洛陽,在花女大會上比試品貌才藝,選出“十大花女”,以揚巾幗不讓鬚眉之氣。
據聞,在洛陽花會中創辦花女大會之人,是一位很有名氣的女子,對前朝武后以女子之身雌儀天下,甚是景仰。
而她所處的朝代,又是一個偏向男權的天下,她雖心懷文才大略,但又不能像武后一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抒心中大志。
或許是過於偏激的心理所致,她以自己的社會名望,向當時洛陽花會的主辦方提出建議,就是在花會期間同時舉辦“花女大會”。
至於舉辦“花女大會”所需的一切資金,全部由她個人解決,洛陽花會主辦方只要出些人力即可。
對於這種於人於己(洛陽花會)都有好處的事,洛陽花會主辦方自然同意。
就這樣,從那時起洛陽花會增加了一項“花女大會”。
而從第十屆花女大會以後,雖然那位女子提供的資金不知為何突然中斷,但這項被保留下來的洛陽花會專案,已是盛名在外,洛陽花會也更是名播萬里。
因此洛陽花會主辦方自己也欣然透過其他籌資方式籌集花女大會資金,從而保證了這項更加吸引世人眼球的大會如期舉行。
自從花女大會在洛陽花會上出現以來,每年的四月,洛陽更是熱鬧異常。
三教九流,各種人物紛紛湧至洛陽。
其中尤以青年才俊居多。
而以前很少光顧洛陽花會的武林人物,自從花女大會出現以來,也紛至沓來。
當花女大會舉辦了五六屆之後,已成為洛陽花會的重頭戲,在洛陽花會期間,已有很多人不是為賞花而來,而是純粹為了“花女大會”。
也因此,從那時起,花女大會幾乎替代了洛陽花會的名稱。
時至今朝,洛陽花會中的花類品賞未變,但花女大會上的內容卻已是幾乎改變了原來舉辦花女大會的本意。
花女大會從第一屆到後來的近二十屆,在洛陽花會上競比才貌的還都是大家閨秀,名門才女。
可是從花女大會的第二十屆開始,其大會章程放寬條件,只要自身品貌過人,身負藝技,都可以參加花女大會。
此項規定一出,天下名媛對花女大會的熱情頓時大變,而接下來的事,終使名門才女,大家閨秀淡出花女大會。
原因是,從第二十屆花女大會開始,參加花女大會的風塵中各種女子逐漸增多,而一向對風塵女子大多從不正視的名門才女佳人與此相反,逐漸減少。
到第二十五屆花女大會時,參加此項大會的已都是風塵女子。
不過,雖然第二十五花女大會以來,參加花女大會的都是風塵中各類女子,但每次花女大會選出的“花女”,其才貌並不遜於以往從名門才女中選出的“花女”。
尤其是第五十屆洛陽“花女大會”上選出的“十大花女”之首花魁白思香,琴歌書畫無不精通異常,而尤以琴畫兩項稱絕天下女子。
而她表現出來的脫俗氣質,在當時世人的心中留下極為美好的印象,也令眾多少年男子對她愛慕非常。
據說,從白思香在那屆花女大會露面,一奪花魁之後,其驚人的才貌頓時引起震動,此後,不知凡幾的青年才俊對其表露愛慕之意,也因此一代花魁白思香之名,響徹朝野名播中原內外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