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兩種:理覺思維以及感覺思維。類象為思維的橫向操作方式,聯動為思維縱向操作方式,符合太極陰陽矛盾辯證統一的道理。對於事物的本身來說,則有兩大主線,抽象和演繹。

為什麼有一些人做事相當麻利卻是第一次著手?而為什麼有一些人麻利的背後卻是飽含了相當的經歷呢?

好比如AB兩個人同樣是做手工活,A一天就學會了,而B則學了三天,而且是勉勉強強入門。當他們都到了麻利嫻熟的時候,A只花了三天,輕輕鬆鬆的;而B則花了十年,心酸不已。

為什麼我們生活那麼多矛盾,那麼多想不明白,那麼多新的體會和新的觀念?這種情況好嗎?

我們都說“物以類聚,人與群分”,可是我們身邊有著各色各樣的朋友,這是不是很矛盾呢?該如何理解呢?(提示:從太極歸宗一章考慮)

為什麼那麼多知名人士並不見得讀很多書,而讀很多書,懂得很多道理的我們偏偏不知名呢?(這裡的知名,指的是在一個群體裡面中有所成就。提示,從成功的因素考慮。)

為什麼人的經歷,道理的彰顯,事物的趨勢,人情的冷暖,文化的形式都是那麼地相似?(提示:從永珍演化一章考慮。)

你曾懷疑過自己嗎?當你堅持從你自己的認知去考量某一人、事、物的時候,假如你的認知並不充分完備,此時你也算是一位固執的人嗎?而這種固執正是自己所一直蔑視的,而自己又口口聲聲說要天天進步,卻固步自封而懵然不知。

……

這些問題,如何是如何想出來的呢?萬法歸宗表由此而產生。

萬法歸宗表基本詮釋:

(收集不到)

邏輯思維中有四種運作方式:

(1)採集,也叫收集。是最基礎的思維活動。

例如,我們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造一個經典句子:小蜜蜂正在勤勞地採集花蜜;當我們寫作文的時候,經常需要尋找靈感,而把這些靈感收集起來,從而順理成章。

(2)歸結,其操作和採集是一樣,為了更好區別邏輯前以及邏輯後順序的不同,取名為“歸結”,也就是把邏輯思維的結果糅合起來。

(3)類象,兩個“象”有相似性,透過這種相似性,從一個象聯想到另外一個象。

比如:“妹妹很可愛”,“爸爸像媽媽”,“花瓶落地,不祥預兆”……

通常我們說的感性,感覺,直覺,靈感,都是類象的結果。是為感覺思維的運作模式。

在心理諮詢領域中有一個學問叫共情法,比如:

一位來訪者進來時,諮詢師問她: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嗎?

來訪者說:我最近情緒不好。

諮詢師:哦,我最近情緒也不好。

來訪者:是嗎?

諮詢師:恩,是的,我最近感冒……

如果就這樣,後面就可能是:

來訪者:你吃藥了嗎?

諮詢師:吃了。

來訪者:效果好些沒有?

……

這樣下去,就容易進入角色串位了。那麼接下來的事就相當簡單了。

此處用到的共情法,就是和類象是同一種動作的——本來不相似的人和事,透過“類比”達到“同象”,從而達到目的!

再如:

在醫學中就有同物同治的理論,比方說吃豬腎補腎,吃豬腦補腦;

在堪輿學中有呼形喝象的原理,比如一尖角如一把利器,那麼長久對著就容易出事了;

在影視界拍攝手法中有蒙太奇法,比如卓別林把工人群眾趕進廠門的鏡頭,與被驅趕的羊群的鏡頭銜接在一起;

在一些精湛的談判中有引導法,談判者往往巧妙地佈局環境,如使整體環境趨向柔和,以讓對方產生鬆懈的心理(由環境帶動人的心理);

在物理學上有共振的原理,說得是相類似的事物有一起運動的趨勢;

在易學的高層心法上有“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法則,描述的是不同的事物能同時顯現,必定存在相似點;反之存在相似點,必能同時顯現!

……

以上均是生活中“類象”的種種例子。

(收集不到)

聯動能力強的人,往往是比較理性的人,強調凡事依仗一個依據,一箇中間象體。

那什麼是依據呢?依據就是別人或者自己沿著某一個方向或者嘗試了幾個方向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