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筆者提這個概念,是因為有很多人很苦悶,他們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到周圍的人都不是好人,人品都很差,覺得很多人都很難相處,什麼事情這一面不行,那一面不行。圓融,它可以改變這些,至於你要不要去朝著這個方向去做,那是你的事情了。
現在很多書在談人脈,其核心就是要提高圓融的能力。
所以有位朋友問筆者:“你能看到這麼深入,會不會覺得別人有不好的就會告訴別人,比如說性格有缺陷,比如說你可以預知對方做了壞事,比如說未來的危險?”
——“看什麼事情而論,一般不問不答,有問有答,因為他們覺得很有必要,知道為什麼,怎麼樣,如何做,那麼我的回答的作用就很有效力了。其餘若事態嚴重則會見機側面點破。”
有一些以算命餬口的人往往借用這一套理論,以不洩漏天機為名,說一些含糊其辭的話,讓求算者自己領悟,這樣求算者站在自己經歷的角度去理解,總能發現算命者的話與自己的經歷有所聯絡(永珍演化一章提出萬事萬物都可以看成是類似的。)
於是就有了很多關於算命的故事了:
古時候,有三個秀才結伴赴考,在一處渡口偶遇一算命先生。
“先生,您看學生三人此行誰能高中?”甲秀才問道。
算命先生看了他一眼,又環目側顧丙、丁二位秀才,微笑著豎起一根手指來。
仨秀才愕然,瞠目互視。
“請恕學生愚昧,還請先生明示。”
“天機不可洩露,汝等日後自可明白,哈哈,去吧……”先生拈鬚長笑,狡黠的回答頗有幾分莫測高深地意味。
秀才們懷揣著忐忑與迷茫,各自離去。
不日揭榜。甲秀才金榜題名,而隨行的丙、丁二位秀才卻不幸落第。且不說丙、丁二人失意,傷懷之情。那甲秀才衣錦還鄉,榮歸故里時,不禁暗自忖道:“那先生曾豎起一根手指,當日裡我百思不得其解,現在想來莫非是說獨我一人可以高中?”想到這裡,作恍然大悟狀以手壓額,連聲稱奇。
途徑渡口,甲秀才整衣結冠,欲前往算命先生的攤前答謝。行至近前,才發現此處早已物是人非,先生杳無蹤跡。秀才跌足長嘆:“可惜呀!可惜!沒想到我與先生竟緣鏗一面。”後怏怏而歸。
光陰茬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已是幾易寒暑。甲秀才由於不擅官場風雲,丟官棄職,一度落得淒涼。
某日在那渡口與丙、丁秀才相遇,三人相見甚歡。言談中甲知丙、丁二人屢試屢敗,屢敗屢試,結果高中。甲不甚唏噓。丙、丁秀才問及當日那算命先生,稱乃神算也。甲秀才訝異道:“此話怎解?”
二人同聲道:“先生豎起一指乃暗喻有一人落第,甲兄前途沒落,看來所言非虛啊!”
甲苦笑:“難道二位賢弟也是來尋訪那算命先生?”
“正是!”
“只是不知那先生現在仙遊何方?”於是三人不獲同歸。又過了不知幾許年歲?
丙由於貪汙被革職,丁被牽涉也一併查辦,二人同被充軍塞外。
沿途經過那渡口,與甲相遇。原來那甲秀才回去後無心謀事業,返回後駐留在渡口,等待那算命的先生,求那一根手指的詮釋。
此番舊地重逢,三人已是白髮蕭蕭,回首從前已是恍如隔世,不禁相擁而泣。
甲撫胸泣道:“先生真乃神仙也,當日以一指示警,便說明我等即使能高中,也要一同沒落,想來今日境況先生必是早已料定了。”
仨秀才想得明白,便也不再覺得難過,只跟著衙差依次走了。
2。2太極的太極
(收集不到)
順便提一下,對《周易》中的應用學科如《六爻》,《四柱》等學科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一定很熟悉“體”,“用”這兩個概念。當太極產生陰陽四象八卦之後所討論的一切都是基於太極的,最終要回歸到太極上,這便是“用”歸“體”,例如五行中金不一定克木,管理中領導不一定統領員工——只要你把太極找到,並且對它進行處理。
本書中一切說法,如果要活用,一定要抓到“太極”,若你能抓住太極的時候,任何一個理論都能解釋生活中的所有例子。
2。3如何找到太極
找到太極點的方法稱為太極分解法,或簡稱為太極法:
如圖,A就是我們所要分析的物件,例如我們要分析“我愛你”,其中“我”和“你”這兩個概念就很容易明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