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4 / 4)

前很多改革都忽略這個本質問題(陰陽對抗的兩個角色),可以說:

一個真正的改革,必須是掌權人,也就是利益集團真正受益者下定決心的結果!

所以如果我們要仿效“高州模式”,企圖達到預定的效果,如果沒有對這個大前提,大環境進行考慮,可以說,基本上是不會成功的。

舉一反三,我們要是研究房改,教改,也同樣如此,這些都改了這麼多年了,改革之初鄧小平先生提出的“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到現在,老百姓內心非常清楚:先富起來的人究竟是誰。

任何的政策只要能把控好利益集團的導向,人心利益的導向,我們才能把事情看得準,看得遠,看得透,從而離我們所設想與計劃的就不遠了。

③制度引流

在醫改的話題裡面,制度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透過上述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制度是一種對事物進行約束的規則,所以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存在的話,制度就不再存在,你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你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制度,就像水從西面流到東面,如果你不給他挖一條水溝,一條河,那麼水會流得很散亂,假如你挖了一條溝,那麼這水就能沿著你指定的路徑完整地往目標地流下去。

比如說,企業的管理中會制定很多制度,以此來規範人的行為。這就筆者說的陰陽對抗制衡。

可是現在有一些管理教授,拼命地鼓吹大力設定製度,極力提倡森嚴管理。其實筆者對此並不認同。皆因太極的意義所在,企業制度的最初起源基於:人心是多向的,如果無法達成一致的理念,那麼一個團隊的運作,就會很散亂,每個人隨意按照自己的風格去做,每個人做什麼大家也可能不知道。所以為了規範這一點,企業就設定一個制度,讓理念,讓事情的進展資訊凝聚在一起,於是就有了部門會議,稽核流程等等。

這種約束既有利也有弊,利就是能起引導約束的作用,弊也就在於其“利”:約束的特性會使其運作不夠靈活。

比如說有個人走路是駝著腰的,你用一塊鋼板綁著他的腰,他走起來路就不會駝背了,可是他走不快呢!

所以小公司,特別是幾個人的公司,由於交流得比較多,分工並不是很細,這種情況下,大家更能凝聚在一起,更能取長補短,發揮各人的優勢處,這時候制度是起不了什麼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