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成相反的,再沿著相反的觀念去思考其成立的現象,那麼你會得到新的突破。(閱讀提示:聯絡配陰陽的內容。)
有位讀者感嘆道:“以前我就不明白,為什麼你研究易學。可是創作的太極博弈原理,卻幾乎沒有這方面的內容。前段時間,我才明白理在道前。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理,事物的發展變化才有合理的結果。”
——不被所擁有的束縛才能得到解脫。
4。1看問題的深度層面與回溯演化
○深度層面
孩子不小心碰到了路上一個小石頭,絆倒了大哭起來。
媽媽上前安慰道:“不哭,不哭。以後走路要看清楚有沒有小石頭,有就要繞過去。”;
爸爸補充道:“以後走路小心點,就會沒事。”;
爺爺聽後,再說:“凡事小心,就不會有事。”
那麼這三人的說話是有層次之分的:
“走路要看清楚有沒有小石頭”——是針對小孩給小石頭絆倒得到的結論。
“走路小心點”——是針對走路的情況,包含了要留意小石頭,要留意路面窟窿,要留意周圍車輛來往等等。
“凡事小心”——是針對所有事情,包括了走路,做事,為人相處等等。
也就是這三者從適用範圍來說,是有分別的,這就是在陰陽流轉一章裡面所提到了深度的結點。
從適用範圍來說,這三者的深度比較如下:
凡事小心>走路小心點>走路要看清楚有沒有小石頭
按照上圖則:
結論深度3>結論深度2>結論深度1
我們會經常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若要區分這些不同看法的不同點,為何不同,我們可以按此方式進行結論深度分析。
比如公司一般會有年度計劃,由老總提出總規劃,如公司明年要快速發展,銷售總監則提出要來年銷售額要突破12億,運營總監則要求降低運營損耗60%,銷售人員每人需要提高10%的業績要求。
那麼這幾者的深度關係則是:
老總>銷售總監(=運營總監)>銷售人員
筆者相信,不少讀者很容易明白筆者的劃分,而且很多情況下,深度越深似乎用詞越抽象。但是請考慮,為什麼筆者要對此進行劃分呢?請帶著這個問題,邊想邊讀下去!
○回溯演化
有位讀者認為筆者很狂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她說:
“①孔子推崇以德治國,韓非子推崇以法治國,兩種觀念是對立的,連孔子都不敢說他是集天下之大成,你居然敢說?
②你想表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