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磕暝�70萬左右。我的女兒在全託式小學讀書,每年花費2萬元。我計劃高中就送她出國,這樣直到供她在國外唸完大學,保守估計也至少需要200萬。我現在擔心的是,萬一將來我在生意上投資失敗,女兒的高額學費誰來出?請問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應該如何理財,才能未雨綢繆做好保障?
答:在筆者的規劃師生涯中,碰到過許多對公司理財和個人理財界限十分模糊的人。公司理財的物件是公司法人,是對一個團體的理財,包括公司的財務、市場戰略和競爭優勢等,個人理財的物件包括個人、家庭及其資產。有些人概念上還算清楚,但是一旦牽涉到個體工商戶、私營公司和民營企業,尤其是當個人老闆的錢有時既用來維持公司日常經營,又要負擔家庭生活開支時,什麼是個人和家庭的財產?什麼是個人老闆的公司財產?兩者是否可以合併計算?有什麼區別?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往往會發生“個人資產與公司資產混淆”的錯誤。
我們經常聽說某某公司的老闆身價上億,但在償付家庭開支過程中,有時連拿出幾萬元都非常困難。實際上,個人企業主的公司資產往往很多,但這些錢是不能從公司中拿出來到家裡使用的,個人理財關注的是企業主個人家庭自有的資產有多少。個人企業主的公司資產與自有資產有本質的區別,不能進行合併計算。只有當個人企業主將公司所產生的利潤拿回家中供家庭使用、這部分資金不進行再投資時,我們才確認這筆錢計入個人或家庭資產。
本問題的主人公,首先必須嚴格區分放置自己家庭中的資金和將來還要拿出去進行生意投資的資金,然後必須確認夫妻兩人現時每年70萬的收入是否都可以給家庭使用。筆者從主人公的敘述中感到可能未必如此!
一方面要把收入分清是個人還是公司的,另一方面更應該問一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開支?這樣的開支合理嗎?”本問題主人公的煩惱,恐怕更多的是因為開支引起的。以筆者對中、外教育狀況的瞭解,中國教育的優勢在於基礎紮實,而國外教育更強調學生獨立自主、提出疑問和創新的能力。高中甚至大學本科還是學生打基礎、學知識的階段,到碩士研究生和博士課程,才會關注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中國基礎教育的嚴格有目共睹,成績舉世聞名,主人公在孩子尚處於打基礎的階段,放棄國內連外國人都羨慕的基礎教育優勢,反而化200萬讓孩子去接受外國的劣勢基礎教育,實在是做了一件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不用去額外尋求什麼精妙的理財方法,讓孩子在國內接受高中和大學本科教育,省下200萬給孩子讀研究生時再出國,就是最佳的理財方法。
3. 問:我太太生完孩子後就一直在家當全職主婦,因此目前家裡全靠我一個人的15萬年收入生活。兒子還有2年小學畢業,目前花在他身上的錢每年大約在七到八千元,此外我們還有房貸和養車的負擔,因此我每月的工資只能有少量節餘。我還沒有給兒子購買任何商業保險,心裡總是不太踏實。但我在保險支出方面的預算有限,因此想知道現階段孩子最需要哪幾種險?怎樣組合最有效率?
答:中國人講究“上孝下養”,尤其是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後,每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個“養”更是萬千呵護,寧缺大人不敢少孩子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對孩子疼愛有加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與省下口中食給孩子不同,保險決不是給孩子買得越多,就表示越關心孩子;相反,保險的物件應該是家庭中承擔主要經濟責任的成員――大人,父母如果有意外,家庭收入受到影響,孩子也就無依靠了。
按照現在中國的社會保障規定,一般的孩子均跟隨父母中的一方享受一半的醫療社會保險。另外,孩子最容易發生意外事故,根據這兩點來規劃孩子的保險,可以考慮為孩子購買醫療費用補貼保險、住院津貼險和意外險。意外險一般一年一付,保費較低但保額較高,只是保費將來不可退回;其他兩個險種可以在購買人壽險時作為附加險一併購買保費較低。這樣的商業保險組合,保費支出有限,組合最有效率,最符合孩子的保險需求
。 想看書來
理財規劃分析(小學部分):(5)
4. 問:我們的家庭年收入為10萬元,孩子目前在民辦小學唸書。按照我給孩子教育存錢的計劃,目前還有10到15萬元的缺口。我們家前幾年貸款購買了一套新房,並將舊房出租,本意是想採取“以租養貸”的策略,但後來貸款利率上漲,舊房出租的收入只及房貸月供的一半,每月還是有兩千多元的房貸支出,這就影響了我們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