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的孩子一般還會具有以下特徵:做事愛講條件,缺乏同情心,適應能力較差,嫉妒心強,做事缺乏果斷性,甚至還喜歡和人動手動腳,搶別人東西。

時間長了,其他小朋友肯定不喜歡和小氣霸道的孩子一起玩,還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發展。所以,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豁達大度,能夠寬容別人。那麼該怎樣培養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呢?

孩子的“自私”是階段性的,因為他們在剛明白“你我”的區別時,都會認為“我”最重要,所以,如果媽媽在剛開始急於求成反而會適得其反。正確的做法是:

1.行為糾正

這個行為糾正首先要求媽媽和家人不要把小孩看得太重,不要什麼東西都是小孩第一,比如買回來的水果不要全部給孩子吃,要讓孩子親自把水果分給家庭成員,與家人共享。

試想一下,如果一切都給了孩子,孩子沒有了爭搶和分享,他自然就不懂什麼叫大方,什麼叫慷慨了。所以,媽媽們千萬要記住:要讓孩子明白“家裡好吃的東西並不是只有他能吃,好玩的玩具人人都能玩”。

2.正確引導

不要強求孩子將東西給別人玩,而是要鼓勵他和小朋友商量,還可以引導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心愛的玩具,讓他體驗共同遊戲的樂趣。媽媽也可以給他出主意,讓他去要求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好玩具來交換,記住對待孩子的事情,一方面要給他講道理;另一方面要留出機會讓他自己多去實踐和體會。

3.樹立榜樣

家人是孩子模仿的物件,所以為孩子樹立學習與模仿的榜樣,是媽媽和家人首要的任務。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和家人應首先做到慷慨大方。比如在家裡上敬老,下讓小,夫妻之間不要斤斤計較;鄰居家來借東西時,應熱情地借給人家;主動把好吃的東西拿出來與人共享等。另外,也可以讓孩子和慷慨大方的孩子多接觸。

4.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小氣霸道是孩子為了獲得更大滿足的途徑,這種品格在孤單的環境下更為嚴重,所以我們不妨多帶孩子參加孩子間的社交活動,如生日聚會等,讓孩子在歡愉的氛圍中產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慾望。

當然,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如果他們因為爭玩具或是其他事情而發生爭執的話,我們就要適時制止了。

5.不要當眾斥責孩子

孩子也有自尊,如果孩子表現出小氣霸道,也不要激烈地指責他,特別是不要當著小朋友的面說他,不給就不給,不要強迫。一旦強迫,會讓孩子覺得分享毫無樂趣,只是一種不得不承擔的不愉快的義務而已,不利於大方之心的自然成長。等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得高興時,不用我們刻意去說,他自然也就和小朋友玩到一起了。切記,孩子也有自尊,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的問題。

6.適當表揚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應該對孩子的每個慷慨之舉作出表揚,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體驗,促進其慷慨行為的進一步發展。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只要經過細心地雕琢,都能變成一塊通透純淨的美玉。因此,我們不要責怪寶寶的“自我為中心”,只要大人耐心地教育和引導,讓孩子多經歷幾次成功的合作遊戲,那他們心中剛剛萌芽的友誼觀念會漸漸長成參天大樹,自然也就學會體貼別人、與人合作。

。 想看書來

面對孩子的不誠實

記不得是哪位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而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博士也發現:“4歲以下的孩子都把爸爸媽媽是否高興當做衡量自己行為對錯的標準,為了不讓爸爸媽媽生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承認自己做錯的事情。”

明明是孩子自己打破了花瓶,可當媽媽問他是誰打破了花瓶的時候,他卻硬說是奶奶打碎的;如果是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自己做錯事可能就會指責別人;明明是自己吃掉了桌上的糖果,卻硬說是別人吃的;甚至自己尿了褲子,也會說是別人尿的。

說謊在不同年齡意味著不同的問題,誠實的品格是逐漸形成的。我們不要把孩子的不誠實歸結於他的天性,不過,這種後天的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就會變成一種習慣,而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正,因此我們要談談怎樣使小孩子不說謊。孩子的說謊,一般起於3~4歲,儘管五花八門,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害怕責罵。很多媽媽和爸爸,在小孩子做錯某件事情的時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